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奏响绿色科技“春之声”
  奏响绿色科技“春之声”
  时至惊蛰,春回大地绿意萌动,生机盎然。近日,股份公司揭晓了2022年度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名单,集团公司参建的南横高速公路、金仁桐高速公路两项工程榜上有名。近年来集团公司强化绿色低碳施工理念、加快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和环保产业布局,推广应用“四节一环保”新技术和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装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积极研发应用“四新”技术和智能建造智慧工地、BIM、信息化技术深化绿色施工,强化科技示范一批品质工程落地开花。
  人地相宜 奏响绿色环保“和谐曲”
  横州市素有“世界茉莉花都”“中国茉莉之乡”的美誉。漫步在茉莉花田,空气中处处弥漫着馥郁花香,仿佛走进了梦幻的油画,建设者为了守护好这一方“绿”,努力将项目建设与当地环境融为一体,力争将项目打造成绿色、靓丽的“生态长廊”。
  南横高速公路建设者严格按照当地生态环保要求,在施工中重点保护建设沿线的原有绿植。利用软件对现场平面布置进行BIM三维建模,检验规划布置的合理性,做到填挖平衡,最大限度减少场地空间浪费,优化了现场临建布置,做到合理、紧凑布局,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使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
  当地雨水丰沛,年降水量达1400毫米,建设者专门建立了雨水收集池,利用雨季收集雨水,用于养护结构混凝土及围挡喷淋设施,节约项目成本。除此之外,在保留建设初期和谐生态的基础上,建设者们通过“借景”“造景”相结合,以乔灌花草搭配等方式,打造出高低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道路景观,建设成了全线第一个绿色景观样板工程,让南横高速公路的绿色施工有机延伸到大自然之中。
  创新为弦 奏响科技攻关“奋进曲”
  沙坪河特大桥是南横高速公路全线技术难度最大、结构最复杂、安全风险最大的控制性桥梁工程。建设者们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针对沙坪河特大桥水中桩施工、水下大体积承台施工、塔柱爬模施工、牵索挂篮施工等一个个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
  面对大桥桥址处的河床浅覆盖层浅的难题,建设者们创新技术采用双排桩结合提升式钢栈桥的施工新技术,不仅缩短了特大桥两侧土石方、施工材料的运距,还能同时满足航道通航要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节约材料及机械运输成本,实现了一举多得的建设初衷。面对大桥跨径大、通航需求高的问题,建设者们采用牵索挂篮施工,实现了8米悬浇节段混凝土一次浇筑,工序转换及材料使用大大减少。建设所需8.15万方C50以上混凝土,如果采购河沙,本地不仅产量少而且价格高。建设者们对混凝土配制进行反复试验,经过20多套配合比的反复比选,科学调整砂石、C60泵送混凝土等材料,成功调配出大体积、低水胶比、长距离泵送的机制砂C60高强度预应力机制砂混凝土,从而为施工建设节约了大量成本。
  还绿为民 奏响环保施工“践诺曲”
  金仁桐高速公路是贵州省重点项目,“还山于民,还绿于民!”为了兑现这个庄严的“绿色承诺”,建设者们采用表土剥离复绿技术,剥离原有土地的表土,统一集中存放,待施工完后再进行回填。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不断改善施工工艺,优化施工流程,严控施工边线开挖,减少开挖量,降低林木破坏率。在临建过程中,建设者坚持“能绿化的不砖化,能砖化的不硬化”原则,让绿色成为项目施工生产的“底色”,积极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环保工地。
  进场初期,金仁桐项目部便采用BIM技术,科学辅助项目驻地、拌合站、钢筋加工场等临时设施的选址和设计。先是采用无人机航测技术,建立高精度实景地形模型,然后基于实景模型的空间分析,导入临建BIM单体模型,分析场地的合理性,最后利用DOM影像图确定红线边界,在BIM软件中开展三维正向设计,直观高效地进行临建场地模拟,实现土地利用率最大化,有效减少过多征用土地资源的情况,降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干扰破坏程度。
  多措并举 奏响科技建设“成效曲”
  在金仁桐高速公路建设中,建设者借力先进科技,升级优化施工材料,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由于隧道施工中,会遇到阻力较大的水流,于是建设者在隧道内采用透水效果更好的高分子排水管,极大地降低了水流阻力,保障了施工安全,同时还延长了使用年限,节省了施工成本。在设备的选型过程中,建设者突出“智能化、节约化、集中化”的理念,优先选用节能型、数控性设备,在钢结构加工车间配备数控钢筋弯箍机、钢筋笼成型机、数控龙门切割机、数控锯床等自动化设备,同时在梁场配备智能张拉及压浆设备,全面提升施工生产效率、施工质量。
  “在科技的助力下,我们不仅提升了施工质量,还守住了项目部的‘钱袋子’!”建设者使用BIM技术,对连续刚构进行建模,并对钢筋与预应力管道进行碰撞检测,及时调整碰撞部分钢筋尺寸,避免了材料浪费。建设者们还在路基主线建设碎石加工厂,使用路基石方、隧道洞渣加工碎石、机制砂,既减少了弃渣场的使用面积,又节约了土地资源和项目成本。
  绿色施工,科技示范,中铁六局建设者深入贯彻2023年系列会精神抓环保、节能源、护生态强科技、促攻关、增实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丁一 范彩燕 徐永春 李沐霖)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