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空中“芭蕾” 硬核“演绎”
——S1线上跨阜石路钢梁顶推施工记

  4月8日早10时,经过140余天连续顶推施工,S1线上跨阜石路工程最后一跨钢梁精准就位。目前S1线剩余段金安桥至苹果园区间的土建施工已完成93%。根据规划,S1线将于年底实现全线通车。
  “手递手”顶推安全可靠
  “由于顶推位置刚好处于S1线上坡转弯处,因此我们选择了北京市极少使用的‘手递手’步履式顶推法。”技术主管王台震说道。
  金安桥至苹果园区间全长1194.05米,全部为高架桥形式,该区间不仅两次跨越阜石路主路和辅路,同时还跨越一处商业广场。从施工图中可见,在钢梁394米顶推过程中,其中有280余米处于上坡状态,若俯视整个3组顶推钢梁,其每一跨均包含有缓和曲线、圆曲线、直线、缓和曲线加圆曲线等多种线性变化。
  相较传统钢梁水平顶推施工,上坡带转弯的顶推施工在北京市钢梁顶推施工中屈指可数。为了保证钢梁安全顶推就位,项目部全员放弃了效率更高、但不易精准把控的拖拉式顶推施工,改为采用极少使用的履带式顶推法。
  “拖拉顶推相当于用绳拉箱子,虽然可提前设置好拉力,但箱子的行走路线不易受控,如果一个参数没计算好或突然来一阵侧风,就容易发生跑偏。而步履式顶推相当于手递手传东西,虽然速度慢点,但一切都随时可控,是目前最安全的顶推法之一。”项目部副经理王亚林解释道。
  32组千斤顶就位误差不足2毫米
  “第一组钢梁重达1700吨,是本次顶推施工中难度最大的一跨。”为保证顶推过程不影响阜石路的正常通行,项目部采取将钢梁在拼装平台先预拼装完成后,再运用顶推法自西向东顶进就位。
  施工现场,通体白色的第一组钢梁由32米前导梁、84米+33米主梁及20米后导梁组成,总重量达1700吨。为了让如此庞然大物顺利爬坡转弯,项目部特别搭建了6米至17.5米多种规格的16组临时支撑柱,辅助钢梁顶推。
  在顶推时,项目部先用32组500吨千斤顶将钢梁顶起10厘米进行找平,确定顶推方向、角度后,再顶起10厘米进行正式顶推作业。每一次顶推钢梁可行进35厘米,历时约8分钟。为应对钢梁转弯,技术人员每顶推30次就进行一次方向调节,确保方向误差控制在10厘米之内。
  “为了钢梁顶推过程稳定安全,我们还在钢梁上安装了70组探头,利用无线振弦测试系统实时监测钢梁的扰度和硬力情况,一旦超过预警值系统就会自动报警。”王台震如是说。在S1线上跨阜石路顶推施工中,三组钢梁顶推作业共用时4个月,就位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全部高于国标要求。
  剩余段土建工程完成93%
  “目前,S1线金安桥至苹果园区间及苹果园车站均在加紧施工,其中土建部分已经完成93%,苹果园车站建设完成70%。”项目经理李隽介绍。
  S1线作为北京市首条中低速磁浮线路,西起门头沟区石厂站,东至石景山区苹果园站,线路全长10.3公里,共设立8座高架车站。目前,S1线除苹果园站外,石门营站至金安桥站等7站均已开通运营。
  S1线最后一个节点工程金安桥站至苹果园站区间将于今年年底全部完工,S1线即将全线通车。届时,金安桥站将S1线、地铁6号线、地铁11号线实现三线换乘。
  (肖 博/文 郗艺辰/摄)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