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向“跑冒滴漏”说“不”
□ 胡小贝
  我们常说,浪费可耻、节约光荣。厉行勤俭节约,增强节约意识,已经成为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行为规范和行动自觉。然而揆诸现实,每天仍有“跑冒滴漏”的浪费在上演。据资料显示,一个开关不严的水龙头,若任由它滴水,1个月就会白白浪费掉1至6立方米的水。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如果放任这些“跑冒滴漏”现象滋生蔓延,后果将不堪设想。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对企业而言,向“跑冒滴漏”说“不”,必须要让职工“唱主角”,因为只有人人勤俭、处处节约,才能推动勤俭节约在企业内部蔚然成风。不仅要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更要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只有这样,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方能走得更加坚定长远,节约的一点一滴终将汇聚成资源累积的汪洋大海。
  向“跑冒滴漏”说“不”,职工群众须当好“改革推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改革措施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从企业角度来看,治理“跑冒滴漏”是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然,而企业改革同样离不开职工群众的参与,必须要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宣传倡导、建立约束性机制等,激发职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养成节约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必须要问计于职工群众,让职工所掌握的信息和意见在管理决策中发挥作用,找准破解企业“跑冒滴漏”问题的突破口精准施策,依靠群众的智慧破解现实难题。要沉下身去向职工群众了解“跑冒滴漏”治理过程中的反馈情况,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每一项治理进程,及时纠偏、总结经验,确保治理工作不跑偏、不走样。
  向“跑冒滴漏”说“不”,职工群众须当好“价值创造者”。治理“跑冒滴漏”,本质还是通过规范管理行为,提升经济效益,而职工群众既是管理的参与者,也是价值的创造者。只有充分宣传发动职工群众,才能让职工群众切实理解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消除一切推行阻力,唤起最普遍的群众自觉。只有让职工群众,特别是一线职工群众切实参与到治理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自觉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提升了自身能力和素质,这才是企业管理本质的真正提升。只有职工群众岗位表现普遍升级,管理习惯转化为文化优势,使厉行节约、严控超耗、精确计量成为每个人的工作常态,创效才会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
  因此,治理“跑冒滴漏”的同时,要采取配套措施提升职工群众的综合能力,达到标本兼治、系统提升的目的。要通过作风建设培养、价值观培养、职业理念培养提升职工群众的思想素质,通过制度学习、业务培训、技能考核强化职工群众的业务素质,通过合理的奖罚措施和典型选树,使标杆凸显出来,让先进引领示范,形成“先进带动后进,落后就会处处被动”的全员奋进局面。
  向“跑冒滴漏”说“不”,职工群众须当好“工作监督者”。执行层面的不彻底或者约束机制的失效,乃至部分管理人员的违规行为等,是“跑冒滴漏”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治理“跑冒滴漏”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各类事项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增强管理的公开度和透明度,让群众能及时看到治理措施的施行和治理成果的显现。要保障群众监督的有效性,建立畅通的群众反映渠道,让反复出现的违规违纪、顽症痼疾或者阴奉阳违、“两张皮”现象在群众的监督下无处遁形,让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到治理效果的评价体系中来,确保“跑冒滴漏”治理成果真实有效,“含金量”十足。
  向“跑冒滴漏”说“不”,职工群众须当好“共建共享者”。治理“跑冒滴漏”,是为了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的目的之一,也是让员工成为企业发展的受益人。因此,企业通过治理“跑冒滴漏”产生的效益,要旗帜鲜明地惠及职工群众,要建立相应的分配制度或保障制度,让职工群众清晰地感受到自身参与“跑冒滴漏”治理带来的效益和实惠,进而迸发出更强烈的自我提升、自我强化、自我管理的主观意愿,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企业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去,最终使优质的企业管理,成为广大职工群众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治理“跑冒滴漏”需要坚定不移、水滴石穿的意志,企业深化改革更需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职工群众永远是改革最有力的推动者,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事业之基、力量之源。唯有将思想上的“开关”拧得紧,从小事小节入手,注重严格自律,才能防微杜渐,护航企业远离“跑冒滴漏”。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