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大准线”上的“准数字”
  “承导线已到位!请作业队长组织人员安排卸车……”对讲机里不时传来大准线施工负责人张志义的声音,为打好冬施大会战,让大准线上的测量数字更“准”,来自电务公司呼和电气化项目部的老张已经连续奋战了4天3夜。
  之所以进行这场大会战,是因为大准线燕庄至十九沟工程设备达到使用年限。要在19天内完成沿线21条公里的接触网改造施工,时间紧,任务重,但测量的精准度不容疏忽。于是项目部临时成立一支“技术攻坚队”,一个个饱经沙场的老师傅纷纷站出来,用他们多次会战的经验指导小青年测量“准数据”。
  “你这个导高数据不准确,赶紧重新测量!”技师张志义已经到了“吹胡子瞪眼”的程度,小青年张思凯不敢怠慢,白天扛着施工测量仪在钢轨上编织着“数据网”,晚上挑灯夜战,拿着白天测得的158个接触网数据,认真地和图纸做着参照。
  “小伙子不错嘛,这么晚了还在核数据啊?”张师傅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咱们接触网专业,我干了30多年,数据测量是一切的基础,测量布局必须遵循‘先整体后局部’,测量次序上遵循‘先控制后碎部’,测量精度上遵循‘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来组织实施,且测量过程中要步步核检,才能杜绝错误。”经过张师傅的指导,小张瞬间茅塞顿开。
  “10年前,我们还是手工计算和操作,不像现在项目部引用‘黑科技’,针对需要测量计算的吊弦数据,利用接触网施工系列计算平台,把实测数据输入到数据库,用设定好的公式自动就能生成最后结果,省时又省力,你们真是赶上好时候了啊!”张师傅感慨不已。
  会战现场,测量人员扛着仪器沿着钢轨前进,在每个定位点处进行测量,与“蜘蛛侠”一上一下,相互配合。通过引用新技术,实现了测量、计算、预配一次到位,将软横跨安装效率提高20%,较原计划提前4天完成全部施工任务。
  一个个精准数字的背后,是参建人员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对数据分毫不差的坚持。他们在实践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用实际行动实现了大准线上的数字“准”,工程更“精”的建设初衷。
  (张英 潘琛 任肖琳)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