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生命禁区”的铁路守护者

  “一阵旋风起,道路难寻觅。”“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十里一个人,风吹石头跑;夏天像火烤,冬天像冰窖;一年不下雨,半年沙尘暴。”神奇而又广袤的苍天圣地内蒙古阿拉善盟大漠戈壁被称为“生命禁区”。
  有内蒙古“青藏铁路”之称的临(河)策(克)铁路东起(北)京兰(州)铁路通道临河站,西至中蒙边境策克口岸,途径内蒙古两个盟市的七个旗县,是贯通中国华北至西北的铁路运输大通道,被当地人奉为“天路”。该铁路线穿越我国西部乌兰布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400多公里的无人区,沿线气候极端、极度干旱、常年飞沙走石,堪称中国沙漠铁路的“第一线”。
  就是在这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中铁六局呼和铁建公司500余维管人常年坚守,守护着768公里线路、18座车站、249座桥、169组道岔、1231座涵洞明洞和2座隧道的安全。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寒冬,他们铲冰除雪,防止线路道岔被冻;在烈日暴晒的炎夏,他们清理侵线的沙石,还要随时应对暴雨水灾、龙卷风对线路造成的侵害。
  现在,七月焦金流石的“烤”验又一次来临。维管人与胡杨为伴,一如既往地活跃在戈壁沙漠上,穿梭在钢轨线路间,守护这条“天路”的安全。
   铮铮铁汉战骄阳
  当前的阿拉善地区,室外温度已接近40摄氏度,地表温度50多摄氏度,受钢轨、石砟吸热的影响,线路设备有时会达到60摄氏度。维管人身着“黄马褂”,拿上道尺,扛起捣固镐、方枕器,推着电动扳手每天准时出现在铁路线上,去寻找那些误差只有几毫米的线路病害。
  走在“上烤下烙”的铁道上,热气顺着裤腿往上窜,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脸庞滑落到钢轨上,瞬间就不见了。工作服如同被水泼过一般紧紧贴在身上,工人们每隔几分钟就要拿起毛巾擦拭一下被汗水迷糊的双眼,防止影响到眼前的检修工作。
  每次线路巡查,他们最少要在毒辣的太阳下暴晒3个小时。“感觉天地间就是一个大蒸笼,空气中除了焦躁没有一丝风,压得人喘不过气。天上没有云、没有鸟,只有一顶大太阳,地上的钢轨似乎都要被晒化了。”现场技术员如是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仍要保持高度警觉,一丝不苟,每走几步就要弯下腰弓起背,用蹲不蹲站不站的姿势小心移动检查钢轨,这一巡查往往就是7、8公里,处理几十处线路病害。
  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就连吃饭都要“猫”着腰,却没有听到一句“受不了”,更多的则是听他们讲述:“经过这几年的精心维修,线路质量得到了保障,有时可能检查个3、5公里都很难找到病害,所以有些限速地段取消了,有些正常行驶的地段提速了。”一想到这里,他们便乐呵呵地互相打趣:“太阳这么大,我们的能力也不小哩!”
   无人区里抗洪灾
  戈壁是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一种特殊荒漠地形,表层上基本无法生长植物,平时干旱少雨,一旦遇到暴雨极易引发洪水,浊浪翻滚漫溢,转眼间就变成一片黄色汪洋,肆意席卷着地面上的一切。
  2019年7月,内蒙古多地遭受暴雨洪灾,临策铁路500多公里的线路路基道床受到冲击,砂石流将涵洞掩埋,多处桥涵护锥塌方,导致全线停水、停电、火车停运。面对险情,临策线500多名员工自发请愿参加抗洪抢险,以车间为单位迅速组建了5支抢险突击队,紧急调配数十台机械设备,人机配合分区域进行抢修。
  “那天,洪水把道路彻底冲毁了,车辆无法通行,抢险设备和物资无法运输,员蹚工们二话不说直接跳进了洪水之中,着齐腰深的水,一趟又一趟地搬运救灾设备和物资,硬是在7天内筑起了一道道结实的防洪坝。”回忆起当时救灾情景,临策维管段安质部部长孙彪记忆犹新。当时正在发着高烧的孙彪,连夜带病从老家医院赶了回来,药也没顾上吃就直奔抢险现场,与抢险队员一道共战洪魔。
  面对翻滚污浊的洪水,53岁的线路工班长徐大钧带头跳进洪水。他将绳索一头系在腰间,另一头拴在钢轨上,甩手将沙袋、石碴袋扛到肩头,身上的皮肤泡肿了,脚磨破了,腿时不时抽筋……这样的抢险一干就是20多天。
  面对极端天气,维管人迎难而上,头顶烈日、足蒸暑土,靠着不屈的毅力恢复了损毁的铁路线,历经千辛打通最后一公里。
   护卫线路搏沙暴
  “沙尘暴袭来,天地笼罩在一片黄色中,呛得人无法呼吸,吹得人睁不开眼睛,黄色衣服与漫天的黄沙霎那间混为一体,让人难以分辨……”
  在一次更换钢轨的作业中,突然刮起了沙尘暴,面对漫天的黄沙,临策铁路苏宏图车间主任刘军作着战前动员:“今天天气异常恶劣,但也是线路出问题的高发期。我们365天战高温、斗严寒、抗洪水,还能被这沙尘暴吓退了?刚好,利用这场沙尘暴机会,我们大家比试比试谁的眼力更好,谁的听觉更灵敏,谁的业务水平更高。”队员们纷纷戴上护目镜、面罩,迎着沙尘暴走上铁路线,拆卸、更换有问题的钢轨。
  现场的环境远比预计的情况更糟糕。“狂风携裹着砂石,吹得睁不开眼,现场指挥一说话就是一嘴沙子,能见度极低,交流起来必须把对讲机贴在耳朵上才能听清,联系只能靠感觉摸索。”党支部书记王云柱说。
  在如此环境下,维管人熟练地拆卸螺栓、夹板、胶垫,靠着多年磨合的默契,齐心协力用肩膀完成几百斤新旧钢轨的拆换。在钢轨精调过程中,维管人员俯下身子仔细测量,“轨距0、水平0,轨距+1、水平0……”直至确认最后一毫米的轨距,最后一颗螺母是否拧紧。
  除了负责铁路线路维管,维管人还负责解决沙害线路的威胁。他们在铁路沿线设置了1个桥梁治沙车间和10个治沙点,分兵布阵,协作管理,加强防沙治沙。他们在铁路沿线编织防沙网格,在低网格内种植梭梭草、沙棘等耐旱植物,筑起了沙漠特有的防沙固沙障,有效降低了流沙对铁路线的侵害。常年的坚守,他们已然成为了临策铁路沿线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阿拉善地区,胡杨是耐旱耐寒、傲视风沙、倔强生长、顽强品格的代表,常年驻守戈壁荒漠的临策铁路维管人以大漠胡杨为榜样,写下“融胡杨之魂、塑临策精神”格言。
  有人说他们是戈壁沙漠上的“英勇战士”,也有人说他们是铁路线上的“保护神”,其实这只是维管人再熟悉不过的工作缩影。他们坚守着一颗“匠心”,日复一日进行巡检,化危排险确保临策铁路的安全畅通,如同坚韧不拔的胡杨,饱经风沙,坚守旷日,傲然挺立。
   (魏娜 郭志强 孙颜婷)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