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书香铁路·成长”征文
铁轨为笺 山河为卷
  □ 王 宏
  案头上的《诗词里的中国》正摊在杜甫“会当凌绝顶”那页,人在差途的时间常有,窗外的钢轨在暮色里泛着青灰色的光,倒又像前几日读过的《林泉高致》里说的“山骨隐显,水脉通连”,指尖划过郭熙《山水论》里的“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这几句。忽然觉得,这几十年的职场路,就像在铁路与书香交织的山水长卷里,走出了自己的行、望、游、居。
  算盘声里的“可行者”
  90年代秋天,我到财务部首个岗位是出纳。老科长放一把红木算盘和《企业会计制度》在我面前,称铁路会计要懂“规矩”,账得精确到角分。
  那年核查铁路项目混凝土用量,供应商发票与入库单金额一致,但我感觉不对。《铁路工程预算定额》被翻得卷边,带着账本去工地,和同事在料场核对,最后核减一定数量的混凝土。后来读“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总会想起那个雨天走向料场的自己,明白“可行者”真谛是在规矩里踩出扎实脚印。
  审计灯下的“可望者”
  2000年转岗到审计部,我当时在看两本书:《建设项目审计规范》和线装本《水经注》。审计要像郦道元治水,既要见江河奔涌,也要知暗流潜涌。
  参与某隧道审计的那个冬天,施工日志上“每日进洞2.8米”引起我的怀疑。审计组有个专业的老师傅,远远看着他拿着激光测距仪钻进隧道,在掌子面支起三脚架,连续五天实测进尺都与日志有差距,项目经理终于松了口。返程的工程车上,记得当时的组长对我们说:“审计就像登山看景,站得高才能望得远。”那一刻忽然明白,《山水论》里“远望之以取其势”的道理,原是跟审计的法子相通的——在细微处看见全局,这才是“可望者”的真意。
  纪检案头的“可游者”
  前几年调到纪检系统,我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林泉高致》并排摆在案头,心里想“纪检干部既要懂纪律的‘法度’,也得有山水的‘气度’ 。 ”
  参与纪审联合工作时,供应商的发票像精心打磨过的卵石,挑不出半点毛病。可不同批次的材料发票编号竟是连号,这让我想起《审计证据学》里“异常关联交易”的说法,更想起《诗词里的中国》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警示。于是跟相关的人员交流,对方还不以为是的表示修了几十年铁路,这点‘小意思’算什么。他的辩解让我想起道钉,虽不起眼,却是铁轨的基石。于是翻着《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指给对方说“铁路不容忍差不多,纪律亦然。”曾经读到郭熙书中所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联想到纪检:需铁面执纪的“山骨”和教育挽救的“水脉” 。
  初心深处的“可居者”
  有些同事偶尔会好奇的问我:“纪检工作这么严肃,还看山水画论还看诗词歌赋?”我会微微一笑,横跨山谷的铁路桥墩,深扎岩层是“山骨”,横跨两岸是“水势”,这不就是山水相依相伴的道理。
  每年搞廉洁教育,我会带着新入职员工或者新提拔的年轻干部去看“清正廉洁”四个大字。《诗词里的中国》中,“李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咱们修的不只是物理上的路,更要修心路的坦荡;讲到“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时,每个人要有诗词间的情怀,更要守土有则守法有依。
  阳光灿烂的时候,我总爱站在窗前看,光总会进来,可以浮想片刻。《诗词里的中国》里夹着的银杏叶,是十年前在窗外捡的;《林泉高致》的扉页上,记着工作时偶尔想到的节语;《山水论》的空白处亦是。慢慢懂得,所谓成长,不过是在书香里,把财务的“精准”、审计的“洞察”、纪检的“坚守”,酿成了心里的山水,而这纵横交错的记忆,正是我们这些新时代的铁路女职工,用初心和匠心,在神州大地上写下的最美的诗。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