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生产经营
第03版:党群园地
第04版:文艺副刊
标题导航
|
中铁六局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会暨年中工作会
股份公司总经济师赵斌在海南开展商务活动
刘胜尧、王波开展安全生产『雷霆行动』督导检查
王波开展商务活动
图片新闻
中铁六局工会召开四届八次全委(扩大)会
中铁六局党委召开巡察直属党委及所属党支部情况反馈会
锚定“常细久”筑集团牢发展根基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PDF版下载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锚定“常细久”筑集团牢发展根基
□ 本报评论员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集团所属各单位扎实推进、成效显著,广大员工思想根基不断筑牢,纪律规矩更加严明,工作作风持续向好。当前学习教育已近收官,但作风建设永无止境,松劲即退,必须持续在“常”字不松劲、“细”字求深入、“久”字见真功,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将学习教育激发的优良作风内化为坚定信念、外化为自觉行动、固化为长效制度。
重在经常,必须融入日常、常态长效
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跑,其生命力在于“常常抓”而非“一阵风”。根本之道在于将作风要求有机融入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的全过程,与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各级组织必须牢固树立“管事必管人、管人必管思想、管思想必管作风”的系统思维,将作风涵养贯穿于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全链条。从严肃的组织生活、常态化的谈心谈话,到日常工作的点滴要求和急难险重任务的实践淬炼,唯有让作风建设体现在时时事事,方能积小胜为大胜,化量变为质变,使优良作风从“要求”内化为“习惯”,从“行动”升华为“文化”,筑牢根基。
重在细节,必须环环相扣、精准施治
作风建设贵在细节,成效最终取决于基层的切实感知——员工评判的核心在于具体事务是否高效、急难愁盼是否及时回应等。因此,“环环抓”必须精准聚焦“末梢堵点”,直面一线反映的推诿低效顽疾,紧盯流程繁琐、回应迟缓等隐性障碍。关键在于坚持问题导向,既要高效解决如报销冗长等“一件事”,更需举一反三,通过优化系统、明晰权责等“一类策”,实现标本兼治。唯有如此精准发力,方能穿透层级,在疏通一个个具体堵点中温暖人心,在解决一桩桩实际难题中夯实根基,于细微处彰显作风建设的实效。
重在持久,必须反复淬炼、韧劲永恒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如同逆水行舟,稍一松懈便会倒退。破解“抓一抓好转、松一松反弹”的困局,关键在于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以“滴水穿石”的恒心和“铁杵磨针”的毅力持续发力。广大党员干部须常怀自省之心,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荡涤思想尘埃,将铁规矩、硬杠杠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自觉。各级党组织则要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善用制度“利器”固化成果,将“当下改”的实效转化为“长久立”的堤坝。唯有如此反复淬炼、韧劲永恒,方能实现作风建设的行稳致远,为企业发展筑牢根基。
作风建设“常、细、久”三字诀,既是理论指引,更是实践要求。各级单位要扛起主体责任,将作风建设深度融入治理体系和业务流程,构建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确保要求不虚、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自觉将优良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经常”中养成习惯,于“细节”处展现担当,以“持久”力锤炼党性,让优良作风真正转化为推动集团劈波斩浪、行稳致远的磅礴伟力!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