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高质量高标准筑梦房建设计
——记“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工程设计院设计三所
  今年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工程设计院设计三所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在房建设计领域,她们凭借女性特有的细腻、坚韧与智慧,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诠释着新时代女性的担当与力量。
  高质量完成项目
  工程设计院设计三所,现有9名员工,其中7名是女职工,这支娘子军撑起了部门的“大半边天”。团队成员中,既有毕业于知名建筑院校的硕士,也有专业基础扎实的本科毕业生;在职称方面,涵盖了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多个层级,形成了老中青结合、专业互补的良好梯队。
  设计三所自2019年成立以来,每年完成房建设计项目超过200项。凭借着卓越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斩获了“设计院劳动竞赛一等奖”“设计院先进集体”“股份公司三八红旗集体”等诸多荣誉,见证了她们一路走来的努力与辉煌。
  杨柳青货场改建大修综合基地勘察设计项目,是设计三所的得意之作。项目伊始,面对复杂的设计要求,团队成员们没有丝毫退缩。为了提升设计水平,所里邀请了大型设计院的专家、顾问前来指导。女设计师们紧紧抓住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与专家深入交流,汲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设计师陈艺刚接触这个项目时,对场地规划感到无从下手,焦虑和迷茫写在了脸上。这时,经验丰富的梁方主动找到她,和她一起想办法。随后的日子里,她们反复研讨场地的特点和需求,一起查阅大量资料,参考国内外类似项目的成功案例。
  在结构设计方面,她们运用新的抗震技术,对建筑的每一个承重结构进行精细计算和优化;在功能布局方面,充分考虑铁路作业流程和人员需求,让综合基地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经过几个月的奋战,项目终于高质量完成,获得了甲方的高度认可,为工程设计院赢得了荣誉,也让年轻的同志在实践中迅速成长。
  精益求精保质量
  在设计工作中,设计三所始终坚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并通过“传帮带”和严格的过程审核,保证设计质量。
  在一个铁路站房提质改造设计项目里,一位年轻设计师提出了运用BIM技术进行设计的想法,以提高设计的精准度和协同效率。然而,她对这项技术的实际操作还不够熟练,项目推进一度陷入困境。这时,经验丰富的刘雅君主动站了出来,陪着她一起学习BIM技术。从软件的基本操作到复杂的模型搭建,她始终耐心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年轻设计师遇到了管道碰撞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刘雅君带领她反复检查模型,逐一分析管道的走向和连接点,最终发现问题源于参数设置错误。解决这一难题后,年轻设计师信心倍增。后续设计中,她们运用BIM技术提前发现并解决了多个潜在的设计问题,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
  老员工严谨的工作态度也深深影响着新员工。在审核图纸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标注错误,她们也绝不放过。有一次,在审核一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图纸时,细心的李伟伟发现卫生间排水管道的坡度标注有误,如果按照这个错误的标注施工,将会导致排水不畅。她立刻找到负责的设计师,详细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和他一起修改图纸,确保设计文件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正是这种“传帮带”的传承和严格的过程审核,让设计三所的设计质量始终保持在高水平。
  无私奉献显担当
  在设计三所,有许多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充分展现了她们的奉献精神。在丰沙线房建标准化建设工程中,女设计师于宁负责现场勘察工作。有一次,她不慎扭了脚,脚踝肿得很高。同事们都劝她回家休息,她却坚定地表示:“项目时间紧,我不能因为这点小伤就耽误进度”。
  第二天,她依旧一瘸一拐地穿梭于各个站点之间。每到一个站点,她都认真测量记录工程量,详细了解站段需求。同事们心疼她,想帮她分担一些工作,她总是笑着说:“我能行,大家都有各自的任务,我不能拖后腿。”
  还有一次,设计师张鸣杰在负责北京西站东西公寓改造项目期间,发现自己怀孕了。她考虑到项目正处于关键阶段,深知自己在项目中的重要性,如果此时请假,可能会影响项目的进度。于是,她瞒着同事,坚持在工作岗位上。
  在项目的关键节点,她与团队成员一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直到项目顺利完成,她才把这个好消息告知大家。正是凭借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设计三所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为铁路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苏  勇)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