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百年老站换新颜 沧海之舟向未来
——沧州站升级改造工程顺利通车
  近日,随着K5203次列车缓缓驶入京沪铁路沧州站,标志着集团公司建设的沧州站升级改造工程圆满完成并顺利通车。这座承载着百年历史与文化底蕴的老站重新启用,也进一步推动了城市更新的步伐。
  集团公司将铁路车站改造纳入城市发展需要整体目标,以交通综合枢纽带动城市更新,打造站城融合、活力提升、东西织补的城市发展新面貌。此次改造是在既有站房原址上进行,站房总建筑面积12983平方米,维持既有线侧平式站房布置;站场设计规模为3台7线,涉及站台、雨棚、旅客地道和天桥改造施工。北京公司、建安公司、电务公司分别负责站场、站房以及四电方面的施工任务。
  兵贵神速,闯关“三步过渡”
  为了实现2025年春运前开通目标,北京公司时间不断、空间占满,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将原计划18月的工期缩短至一年,确保车站按期投入使用。
  高效的施工进度得益于精细的施工组织。北京公司制定了“三步过渡”站前施工组织方案,第一步过渡完成1、3站台雨棚拆除、先期段旅客地道主体、正线道岔拆除,便线铺设及拨接;第二步过渡完成2站台雨棚拆除、新建旅客地道、新建天桥、新建站台、新建雨棚、圆涵顶进、便线回拨至I、II道正线;第三步过渡完成3站台剩余站台及雨棚、开通新计算机联锁、正线道岔插入、咽喉区线路改造、捣固开通。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BIM等新技术,打造了智能施工协同管理(GIS+BIM)平台,建立了全场景BIM模型,开展可视化进度模拟、既有线过渡改造施工工序模拟、轻型站台墙模板三维技术交底,确保7次Ⅱ级封锁、201次Ⅲ级封锁均安全正点完成。
  科技赋能,打造“沧海之舟”
  站房候车厅屋顶采用钢网架结构,网架最大跨度约为90米,高度21.275米,网架提升部分面积为3600平方米,这是站房施工的关键。建安公司运用BIM技术、  M IDAS/Gen等软件对站房整体施工建模,对钢网架提升过程进行3D仿真模拟和受力分析,网架提升施工过程中采用“大型液压同步提升技术”和“原位拼装+整体提升”施工工艺,计算机同步控制提升系统实时监测每个提升点的载荷变化,顺利将重达230吨的站房屋面钢网架提升到设计高度。
  站房外立面幕墙总面积达1.88万平方米,涉及石材、铝板、玻璃幕墙等多种材质,建安公司采用斜面石材龙骨定制、外挑檐口分段整体提升、石材幕墙离缝开放等施工方法,多次优化外立面风格,并通过BIM模型精准定位幕墙龙骨和面层空间,在安装前对连接件进行3D扫描,实现一次安装就位。
  改造后的沧州站站房整体造型以“沧海之舟”为建筑立意,天花板上的图案是对船、帆与桨,与‘沧海之舟’和‘运河文化’遥相呼应。此外,在候车大厅屋顶外部铺设了约2000平方米的光伏板,为车站提供备用电力,彰显绿色、低碳设计理念。
  精工细作,确保“电”力十足
  新建站房所站馈电源取自既有35千伏所,不足以满足用电需求,增容改造是工程重难点之一。电务公司采用先进的电力设备和技术,将变电所容量从原有的4000千伏安提升至5000千伏安,配套采用电器火灾报警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等智能化电气设备,有效提高设备的运行性能,实现了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操作,大幅提升变电所的运维管理水平。
  施工中,电务公司落实“网格化”安全管理模式,按照定格、定人、定责的“三定原则”,开展全天候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把精细化管理落实到施工作业面,确保项目施工安全可控。
  焕然一新的沧州站,不仅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更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更好地服务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侯赛赛 苗新雨 孙琪琪)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