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生产经营
第03版:党群园地
第04版:文艺副刊
标题导航
|
筑路人的传承与坚守
水村山
只是花中偏爱菊
白昼短 思念长
妈妈,您是天空吗?
遇冬·感怀
柿柿如意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PDF版下载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路人的传承与坚守
张世能
父亲是一名铁路职工,虽然退休多年,但他一直珍藏着当年的圆规、丁尺、椭圆模板等绘图工具,这些物件就像他的军功章一样,记录了那个年代的励志故事。
小时候受父亲的影响,我也喜欢把玩这些绘图工具,学着父亲在纸上写写画画,看着这些“玩伴”,总能让我找到童年的乐趣。参加工作后,习惯用鼠标操作电脑,再也不理会这些“过气”的工具,而父亲仍把它们当作宝贝,庋藏在书柜里。在我看来,这些工具饱含了一代铁路人的汗水、泪水、智慧和精神!看起来不起眼的尺子,却记录了铁路建造者的艰辛和辉煌。
我的家乡在湘西的大山深处,这里是屈原楚辞中的神巫之地,也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外之城。这里美丽富饶、山高水远,人们穿着苗家蜡染的衣服,戴着手工制作的银饰,过着社巴节,听着傩戏,武陵井、猎神梅山娘娘的故事在我们这里代代相传。
因为交通不便,这片土地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民风民俗,同时也阻断了与外界的联系。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山里的人们向往着山外的世界,渴望改变现在的生活,铁路建设者的到来,让湘西这片土地,重燃了希望。
上世纪70年代的筑路过程中,图纸绘制过程复杂冗然,设计者把地形图放在乒乓球台上,简单铺上一层硫酸纸,四个人分别从四个角往中间汇合画图。父亲说:“那时候用尺子画图,画一座桥就是一年。绘制施工图时,全凭双手一笔一画在16张A4纸大小的A0方格纸上徒手书写,完成后的图纸加起来比褥单还长一截。图纸上的每一条线、每个尺寸、每组数字都需要逐个计算出来,7位数的坐标几乎要把计算器的小屏幕填满了。一个设计做完,计算书就是厚厚的一本。”
“如有遗失,请致电联系。”计算书的扉页,是父亲办公室座机电话号码。父亲说,什么都能丢,就是这个计算书不能丢,画施工图必备的算法、公式和数据都在这本计算书里。
湘黔铁路于1970年复工,我的父亲作为湘黔铁路的建设者,参与了这场会战,当年的铁路建设采用大兵团作战方式,施工队伍使用军队建制,成立了指挥部、民兵团、民兵连。设计、施工队伍和民兵团结一心,终于建成了湘西的第一条铁路线——湘黔铁路。这条铁路的建成,改变了家乡交通闭塞的状况,把封闭多年的大山打开了一道豁口,让外界与湘西开始连接,我们的木材、药材、土特产以及外地的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工业设备等,通过火车的互联,日益丰富起来。铁路将湘西的故事流传到大山外,就在这一来一往中,揭开了湘西神秘的面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探寻这传说中的神巫之地。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也走上了铁路建设者的这条道路,2016年12月,我参与建设的家乡第二条高速铁路——张吉怀铁路竣工了!张吉怀铁路串联起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芙蓉镇、凤凰古城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助推家乡山区脱贫攻坚,特别是旅游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19年10月,我参与建设联通粤东北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梅汕客专正式开通运营,这趟线路压缩了粤东北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距离,有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和经济辐射能力的新升级。
现在的电脑绘图技术,早已取代了“过气”的尺子,机械化、信息化施工也取代了当年的人海战术,边城的经济不断提速,家乡人民大踏步地走上了小康路。边城的人文历史,早已传遍了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了大山,越来越多的人也走进了大山,他们或是远赴他乡求学,或是助力家乡经济发展,正是这一条条铁路,见证这里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父亲到我,从手绘制图到现在的电脑制图,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几十年的风雨变迁,变的是一代又一代为铁路献身的青年才俊,变的是越来越发达、精准的绘图技术,变的是日益改善的生活;不变的是铁路人绘图的严谨,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不变的是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不变的是筑路报国的使命初心!
夏日湘西多雨。雨后的凤凰古城在浓雾中醒来,吊脚楼时隐时现,伴着湘西的民谣,南来北往的游客驻足观赏,流连忘返,那些“过气”的尺子绘就的不仅仅是道路施工图纸,更是日新月异的幸福小康路,它们值得永远珍藏,铭记。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