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硬核盾构”向“黔”进
野黔进号冶盾构机下井组装

  多彩贵州,是世界上著名的喀斯特地貌之乡。这里暗河汹涌、洞穴丛生、碎石密布……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成就了贵州“溶洞之乡”的美称。在“喀斯特”里修地铁风险无处不在,中铁六局参建的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就是一场风险与挑战的博弈,建设者迎难而上完成了一次次“硬核掘进”。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是贵阳市南北交通的主干线,也是优化城市交通布局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中铁六局交通分公司承建一期工程土建十四标段,包含“一站三区间”,即高新路口站,温泉路站至高新路口站区间、高新路口站至师范学院站区间、师范学院站至东风镇站区间,线路全长4.6公里,均采用盾构法施工。电务公司负责一期工程供电一标电气化施工。
  “岩层强,掘进更强”
  在贵阳修地铁,被建设者们生动地形容为“硬骨头上打洞”。工程所在地地层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施工区间的全断面硬岩占比高达98.6%。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进行盾构施工,是一场“硬碰硬”的较量。
  针对喀斯特地貌特点,中铁六局交通分公司联合中铁装备自主研发、量身打造了“黔进号”盾构机。在硬岩层掘进中,建设者们对刀盘进行耐磨加固处理,提高刀具、刀盘的耐磨性和适应性,适时开仓测量刀具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刀具。相较传统的“人工+爆破”施工法,使用该盾构机24小时可掘进10余米的距离,速度提升了6倍左右。
   “溶洞多,方法更多”
  在贵州,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70%以上,地上地下广泛分布着石林、溶洞、暗河等。溶蚀地貌虽美,但也给施工带来了不可预知的风险,坍塌、涌水等突发状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溶洞多、考验多,方法更多。为了防止掘进过程中出现溶洞坍塌等情况,建设者们采取了“地面+洞内”的双重防护方案。
  具体来说,在地面施工中运用袖阀管进行钻孔注浆,确保管片与地层之间的空隙填充饱满,以减小地面沉降对建筑物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在洞内施工中,运用盾构机预留超前注浆系统,对地层进行超前注浆加固,通过“填洞补窟”强加固、防坍塌,确保通车后地铁安全行驶于地下溶洞群之间。
  “水压高,标准更高”
  在岩溶地区修地铁,与溶洞水、暗河水“打交道”是必须要面对的一项考验。地下水往往水量很大,还常有暗河水源源不断地“补给”,掘进过程中如果不小心触动相关水源体,水压一旦超过岩体强度,地下水将直涌或突破岩体涌入施工现场,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防“水”于未然,建设者们应用了盾尾间隙自动测量系统,在盾构机上加装了真空泵、可伸缩式撑靴等“防水黑科技”,有效化解涌水风险,确保盾构机顺利下穿贵广高铁一级风险源。同时,在主机隔板设计排水孔,有效减少螺旋输送机涌水量,在掘进过程中加强盾尾防水,有效防止灰岩地层喷涌。
  “环节细,措施更细”
  地铁建设环环相扣,而电气化工程则是地铁施工的重要一环。由于地下空间密闭、溶蚀地貌环境潮湿,对电气化施工所用精密设备来说并不友好,电务公司提前部署,抓好每一个施工环节。
  随着电气化工程的启动,电务公司加强专人值班,保持变电所良好的环境卫生,同时做好设备防潮防尘保护。由于地下区段施工环境潮湿且通风条件较差,电务公司专门购置排风、除湿设备,对已安装的设备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以确保设备在安装调试阶段的安全性。
  “风景美,施工更美”
  “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在贵阳修地铁,建设者们积极响应当地“生态地铁·引领都市美好生活”的号召,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绿色施工守护贵阳美景。
  不同于其它工地的扬尘四起,隧道内始终保持良好的环境。当空气悬浮物超标后,现场的炮雾机就会自动开启,及时降尘减霾,既维护了良好的施工现场环境,也保障了建设者的身体健康。施工过程中,交通分公司引进全自动化污水处理设备,对盾构施工中产生的污水进行五级沉淀和过滤分离,让净化后的水继续循环使用,实现了绿色节水的环保目标。
  (冯帆 董凌 李兵/文 孟晨晨 易军权/摄)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