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生产经营
第03版:党群园地
第04版:文艺副刊
标题导航
|
且于车啸听风吟
佳句何处得
我亲历的交通之变
五台山云海
陌生的雪
往事如风
独舟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PDF版下载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亲历的交通之变
武二征
“妈妈,下次旅游咱们坐一次游轮呗,听说超炫,我还没坐过呢。”儿子高兴地用眼睛盯着我。
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也是14岁的儿子第一次坐飞机,我们还没来得及深刻体验与飞机的“亲密接触”,儿子已经在畅想下一个第一次了。
我也没坐过游轮,其实我在他这个年纪,连小汽车也没坐过。小时候,村里的小学采用复式教学模式,老师要根据不同情况,在同一时间、同一教室里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这是当时农村学校的特色。五年级时就要到镇上去读书,是专门的完小。上学路上,我骑着老式的二八自行车,右脚从自行车横梁下伸过去蹬脚踏板,人和车子互相侧着,整个人的身体随着脚踏板上下晃动,骑车人的身体歪着,屁股自然也没有着落,每次骑车到学校,整个人累得要散了架子似的,那是我第一次接触交通工具。
现在给儿子说起来,他觉得简直不可思议,在网络上翻找了当年的照片,他左看右看也无法理解那种骑车方式,6岁的侄女在一旁说:“你们古人骑车真奇怪。”听完让我心里五味杂陈。
初中是在离家90公里外的县城度过,每次开学,父亲都会蹬着三轮车,载着我和姐姐去镇上的车站买到县城的车票,破旧的长途车里塞满了进城的乡亲们,车厢里的味道刺鼻难闻,我们在颠簸、拥挤的车上经历3个多小时,才能在天黑时,赶到学校,一直到现在我还在特别庆幸父亲让我们去县城读书的决定,因为正是他的三轮车,把我们送出了那个小山村。
中学毕业,我考上了大城市的学校,需要到省城的火车站坐车中转,县里去省城的汽车每天只有一趟,每天很早就出发了,我们根本赶不上县里的汽车。我和父亲就在家门前的公路上等过路车,父亲右手高高举起,希望有好心人会停下来,运气好的时候会有爬坡的重型拖挂车停下来给轮胎喷水降温,这时候父亲就会拿着纸烟笑脸相迎,拜托好心人把他的女儿捎到省城,或者邻近的县城。
到了省城,我直奔火车站,买九块钱绿皮火车的硬座车票,再经历16个小时的旅途,就到了是我们小村子无数倍的大城市。我从农村走进县城,再从县城走进城市,坐在窗明几净的现代化教室里,周围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他们乘坐的交通工具更是五花八门,生活的玄妙丰富原来都得益于知识的延展。时至今日,我始终坚信,学习即有无限可能性。
更巧的是,毕业后的我成了一名铁路工人,祖国四通八达的铁路网里有一份属于我的功劳,老家的小山村也在前几年通了火车,修了高速路,家乡的孩子再也不用像我当年那样,经受一波三折的艰辛进城路。村里家家户户也买了小轿车,去县城很方便,到省城也仅一小时的车程,我们的县城还修建了飞机场。现如今,上下班有私家车,路边随处可见共享单车,旅游、出差、回家,换成了高铁和飞机,中国速度已然不是一个便捷就能充分表达。现在的孩子们早早地已经可以坐着飞机旅游,看世界,长知识,博闻广见。
飞机快要落地的时候,我的头嗡嗡作响,很难受,儿子贴心地说:“妈妈,你张大嘴,就像打哈欠一样,一张一咬,就舒服多了。”
小的时候,父母下地干活会让我骑在牛背上,微风拂过,田间泥土的气息,青草的芬芳,慢悠悠的耕牛和清脆的铃声一直穿过遥远的童年藏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从牛背上把我抱下,我偶尔会惊觉,抬头看着天空中拖着细长尾巴的飞机,那么小,那么高,那么远,还没有我叠的纸飞机大呢,现在看着前后坐得满满的人,真是神奇!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