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生活百味
婆婆的朋友圈
胡敏
  婆婆的朋友圈,让她在异乡收获了难得的友情,也让我们这些离家在外的人,感受到了久违的邻里之间的温暖与情谊,让漂泊的心有了归属与安宁。
  带孩子遛弯回来,餐桌上放着一小包干辣椒,几个还没凉透的粽子。我们家从来不吃辣椒,更不会去买,至于粽子,我不会包,婆婆也没有功夫去做。疑惑间,婆婆从厨房走了出来,“邻居朵朵奶奶从老家回来了,给咱们送了干辣椒和粽子,快洗洗手吃吧。”“怎么还送了干辣椒啊?”“老家亲戚给的,回来了就东家一把,西家一把,说是邻居们分的吃了呢。”好家伙,大老远地从沧州背着干辣椒回来,真正的礼轻情谊重啊,我感叹道。
  不知从何时开始,家里总会不时冒出各式各样的吃食。两颗裂开的红石榴,一小袋寿阳的豆腐干,一小把自制的土豆粉条,一盘冒着香气的定襄蒸肉,甚至是一碗已经焯水的野菜……我和爱人,也从最初的不得其解、无可奈何到现在的习以为常、欣然接受。偶尔,我俩也会加入到“送礼”的队伍中。
  婆婆一辈子生活在老家的农村,周边都是相处了几十年的邻居亲朋,平日里串串街坊、唠唠家常,做了稀罕吃食,给东边的大娘送点,给西边的老姐们送点,给路过的小孩塞上一块糖果,给门口干活的大爷抽上一支烟,日子就在这看似无趣的人情往来中,流水般地过着,简单、淳朴,却充满浓浓的人情味。
  婆婆刚来那会,嘴边天天抱怨着城市生活的无聊、寡淡,尤其人情往来,更无法与老家相比。住在楼房里,左邻右舍不相见,住了一年,也不知道邻居是哪的、干啥的?见过几次,也不过微微点头一笑,砰的一声关门,彼此消失在沉重的防盗门后面。她时常感慨,村里的空气多么新鲜,自家种的蔬菜多么健康,就连村里的鸟叫声,都是那么的悦耳。身处闹市中,想要听听清脆的鸟鸣却也成了奢望,想要坐下来推心置腹地唠唠家常,更是不易。她无时无刻都在想念着村里的生活和街坊邻居,左邻右舍平日里的互相打扰,都令她无限神往。
  渐渐地,她与小区的很多老人们熟络起来,相仿的年纪,相同的经历,让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在这里,她们不是杨老师,不是李大夫,更不是王主任,她们只是一群为了儿女,放弃悠闲晚年生活,照顾孩子的一群老头、老太太。看似嘴里不停叨叨地闲聊着,眼睛却全方位地追踪、搜索着身边的孩子,生怕自己的孩子磕了、碰了。她们有自己聚集的点儿,东门的小孩游乐区,南门的喷泉景观区,只要是孩子能尽兴的玩的地方,就是她们聚集的地方。到了吃饭的时间,他们就会带着自己的宝贝孙子、孙女,各自回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终于,她的嘴里慢慢有了新内容,在菜店碰到的老乡原来就住在隔壁楼,因为操着一样口音和并不标准的普通话,这反倒让她们倍感亲切。谁谁的奶奶是退休老教师,谁谁的爷爷一个人在老家养猪,谁家的媳妇生了,谁家的孩子病了,谁家的老母亲住院了,谁家的儿子出差了……而我们,也在她天天的叨念中,开始认识了更多孩子的父母,这倒给平日忙于工作的我们,节省了不少交际时间。“你是某某的妈妈吧,我婆婆经常说起你孩子呢……”听听,就连问候都如出一辙。于是,我们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相交,从相交到相知,是邻居,更是朋友。婆婆成了我们彼此的牵线人,成就了圈子之外的更多朋友。一到节假日,老人们相约去遛弯、逛超市,妈妈们则带着孩子,边玩边聊,感情就在这样的周而复始中逐渐升华。
  前段时间,爱人送婆婆回老家,来的时候带了一大捆香葱,鲜绿欲滴的叶子,带着潮湿的泥土,无不透着来自乡村特有的味道。一进门,爱人就叮嘱我:“赶紧给邻居们分了去,新鲜着呢,自家小院种的小葱,味道好,绿色无污染。”爱人在心里大致盘算好要送的人家数,找好塑料袋,迅速地分好装袋,我便马不停蹄地充当起了送货员。从隔壁到楼下,从旁边单元到对面楼,从东门到南门,很快,小区的东南西北就有了我的身影。一番奔波,终于送完,看着所剩无几的香葱,心里乐呵呵的,不错,留下的刚好够晚上的一顿烙饼。
  城市的道路很宽,楼层很高,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很远。快节奏、强压力,人们之间的情感却变得淡漠,却也很孤独。邻居,不过是一扇扇防盗门背后的那个陌生人。婆婆的朋友圈,让她在异乡收获了难得的友情,也让我们这些离家在外的人,感受到了久违的邻里之间的温暖与情谊,让漂泊的心有了归属与安宁。
  “小媳妇儿,等等我,”背后有人急切地喊道。我回头,23号楼的吴阿姨边跑边喊,手里还拎着袋子。“刚好看见你,就不用去你家了,我从老家带回来的玉米棒子,回家煮了让孩子尝尝,特别甜呢。”谢过吴阿姨,我双手接过这份沉甸甸的情谊,深吸一口气,是的,这玉米棒子真是特别甜呢……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