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年06月17日
抓好安全须“明镜高悬”
杜宏梁
  2021年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在第20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全力推动生产建设之际,“落实安全责任,推动安全发展”这个主题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领航指向作用愈发明显。作为推动实现“交通强国”的大国央企,集团公司筑路架桥、通隧建房,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抓好安全建设,必须以“明镜高悬”的雷霆万钧之势,用好远眺“望远镜”、近观“显微镜”、溯源“放大镜”,全方位防范风险、全要素管控安全、全流程排除隐患,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为企业“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实保障,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用“望远镜”登高望远,化解风险要未雨绸缪。“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长远规划是防控安全风险的先手棋,唯有胸怀大局意识,坚持“两个至上”,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前谋划、提早介入,打好主动仗,方能降低安全生产的风险。倘若没有防控安全风险的全面措施、应对安全事故的周密方案、培训安全入场的详细课程,一旦有突发事故,必定如无头苍蝇,不辨东西,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安全生产责任重大,须使应急管理成为常态化工作,切实堵住安全漏洞,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谱实唱响有备无患的前奏曲,织牢织密应对突发事故的安全网,推动风险防控向下游延伸、向施工现场延伸、向危险源延伸,才能系统全面地把控生产安全、施工质量,最终实现以安全促品牌,以品牌树信誉,以信誉赢市场。
  用“显微镜”明察秋毫,排查隐患要细致入微。“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可以说,一点火星的遗漏,能燃尽高楼大厦;一个螺丝的松懈,能撼动钢轨横梁。无数血与泪的教训向世人昭示,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尺寸之疏忽,安全之缝隙如长堤之蚁穴,不溃则已,一溃则浩浩千里,后果不堪设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忧患在心、准备在先”,反复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因此企业的施工生产要时刻保持警惕思维,不存在侥幸心理。既要从大处着眼,把规章制度当作恪守不懈的天职,从宏观把控,大处泼墨、高处写意,树立“大安全观”;又要小处着手,落实到微观细节,行针步线,下足“绣花功夫”,将安全隐患视为悬于头顶的利剑,瞄准痛点、铁拳出击。用“显微镜”的微观视角,给不易察觉的隐患苗头“大特写”,曲突徙薪,慎始如终,逐步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措施无缝布控,工程技术才经得起推敲,产品质量才耐得住风雨。
  用“放大镜”观隅反三,剖析事故要溯本求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钢筋焊接不牢靠、临边防护不到位、高空作业不规范,这些错误,其背后透露出管理者麻痹大意的心理、得过且过的思想、放松懈怠的作风,即使管中窥豹,也是可见一斑。每一起事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透过安全隐患的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由点到面,渊思寂虑,不漏死角。通过对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的分析、学习、反思,认真吸取经验与教训,才能避免在日后的生产中重蹈覆辙。安全事故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无情的验收员,安全红线是施工生产必须坚守的底线,底线的坚守不在于“临时抱佛脚”,而在于平时多留心,日常安全检查时要尽量把安全隐患的源头剖析得深一些,把问题产生的后果思考得痛一些,操作失误就会少一些,生命之花就能在一线开得更灿烂一些。
  安全绝无小事,生命重于泰山。企业越是要做强做优,越要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筑牢安全根基,摆正安全位置,在生产中“致广大而尽精微”,居安思危,夕惕朝乾,久久为功,才能在康庄大道上越走越远,在民族复兴中踔厉奋发。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