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到点下班”有妙招
  “只要完成当天工作,大家可以到点下班”。最近,广州公司南沙港项目部制定的一项新规,瞬间吸引了同事们的眼球。由于为了保障南沙港铁路尽快建成开通,项目部员工大多数时间没法做到“到点下班”,经常在现场或是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心疼大家白天总是顶着“熊猫眼”上班,项目部人性化地立了这样一条暖心的硬规矩。
  新规一出,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法子提高工作效率,争取把工作解决在8小时内。于是项目部涌现出了一批“到点下班”的“积极分子”:大家在工作时间里干劲满满、倾情投入,可以说是“全程高能”。到点下班后,球场上、休闲亭、职工书屋又重新有了员工们打球、散步和学习的身影。要问起“到点下班”有何妙招,我们在细节中见到了“真章”。
  “不见兔子不撒鹰”是最常见的方法,工作中体现为做好自己“私人订制”的工作计划。每天早上7点20分,同事王川境就已经到达办公室,“我一般都是每天腾出10分钟做好工作计划,罗列当天工作任务清单,优先重要级任务,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争取在最少的工作时间里,逼出最高的产出”。在他的工作桌上,最显眼的是五颜六色的便利贴,上面贴满“轻重缓急”的任务。可以说,综合办公室就像“大客栈”,迎来送往、急办速办的事情杂乱繁琐,做好计划则不容易遗漏重要任务,使工作像高速咬合的齿轮一样有章有法、有序不紊,也就在琐碎间“抢”出了时间,缩短了工作总时长。
  一个“金点子”“微创新”不仅能解决施工难题,还能让“到点下班”成为可能。技术员罗远明工作中30%的时间都是在看图纸。“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经常琢磨一些手机软件,希望可以找到帮助自己看图纸的工具”。刚到项目部时,每次上工地,罗远明不是拿着一堆图纸,就是带着沉重的电脑,不仅麻烦,效率还特别低。后来他学会了使用手机CAD看图软件,上工地的负重减轻了,看图纸的速度加快了,现场核量的效率提高了,施工队跟着干活也快了,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忙完星星们都出来“开会”了。青年员工活用“黑科技”,也是“到点下班”屡试不爽的小妙招。
  同事蔡晓琨是一名负责现场生产管理的队长,他的妙招是“一日一考核”。每天临近下班,他就在工地上“叫个齐”,考核施工班组当天工作完成量,在大家的共同关注下“论一论英雄”。“我先将生产任务细化至每一天,然后一日一考核,对于当天滞后任务,及时分析原因解决,第二天才能更合理地安排施工生产任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日一考核”妙就妙在引导大家共同参与监督,“众人拾柴”抢工期,化被动追赶工期为走在节点前面,考核出成果、考核出效率。
  项目部则当好“后勤部”“大本营”,为大家“到点下班”当好“大后方”。当有员工反映有时候人在现场,材料设备却不能及时到位,导致大家只能在现场被动等待时,项目部就紧盯施工现场“人、材、机”三个重点,组织各部门统筹协助,尽量保证人员不足时及时补充,物资材料提前准备到位,机械设备满足现场施工生产需要。若出现资源不能及时供应,就第一时间快速调整计划,随时调转“船头”。只有“弹好钢琴”才是项目部让施工生产高效运转、让员工实现“到点下班”的“最大利器”。
  除此以外,为了让大家“到点下班”无压力,项目部还从细节上做文章,精心设置了“下班打卡板”,员工完成一天工作任务,由上级领导顺利“验收”后,在展板上进行下班打卡,对于每周“到点下班”次数最多的员工,在绩效考核评比中适当加分,予以鼓励。
  时至今日,“到点下班”这个新风尚在南沙港项目部蔚然成风。及时下班“充好电”,加足满满“正能量”,通过让自己对工作负责,进而让工作给自己自由,形成良性循环,让在风雨中打拼的工程人“身累心不累”,勇敢地放开手脚、加快步伐,跑赢节点,最终实现“奋斗指数”“幸福指数”双提升。
  (范彩燕)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