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中铁六局匠心护航“千秋水脉”


  大国工程惠百姓,人间天河耀千秋。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作为21世纪国家重要战略性工程之一,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实现了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是实现中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
  自南水北调工程启动以来,集团公司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参建单位,心系“国之大者”,同心协力护航“千秋水脉”,在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承科学施工、绿色环保理念,全方位使用盾构、下穿既有铁路干线安全施工控制成套技术,全力推进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东干渠第八标段”“河西支线工程第九标段”和“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下穿邯长铁路立交桥”等工程,倾注匠心打造一座座“调水丰碑”,砥砺担当铸就一个个“六局品牌”,为推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贡献集团公司的智慧与担当。
  匠心打造“金质工程”
  北京公司承建的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东干渠第八标段工程”位于五方桥北侧至通惠河干渠,是一条内径4.6米的钢筋混凝土圆涵(盾构双层衬砌结构),最大埋深30米,全长3589米。该工程曾荣获2014年度水利工程结构长城杯金质工程。工程建成后,为北京中心城、通州新城和亦庄新城主要水厂提供了双水源供水保障,实现本市地表水、地下水和外调水联合调度。
  该工程隧洞穿越土层多为粉质粘土及细中砂,地质条件差,共有两处特级风险源。同时,沿线穿越房屋、道路及管线多,安全压力大。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科学研判施工工序,编制风险源识别和控制清单,严格进行分段、分层对称开挖,采用换填优质土、超前注浆加固、及时调整掘进参数以及加强监控量测等系列措施,保障盾构施工和沿线房屋、道路及管线安全。
  吃水不忘“挖井人”
  作为北京市2016年重点推进的12项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之一,河西支线工程是国家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改善区域供水条件,为超过39万人提供服务,全方位惠及民生、福泽万家,让老百姓尽享“清水福利”。
  北京公司承建的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河西支线工程第九标段”起于门头沟区永定镇白庄子村,终至园博园公园内,全长1759米。工程主要包含5座竖井、1个盾构区间,隧道埋深最浅4米、最深16米,采用盾构法施工。
  该工程隧洞穿越莲石路、高压电力塔、地下市政管线、高压燃气管道等多处风险源,且盾构掘进地层主要为卵石地层,地质坚硬,掘进施工难度较大。不仅如此,施工高峰期正值疫情防控期间,项目部全员严格落实北京市疫情防控政策,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及应急预案,采用“封闭式管理”、全面定时消杀、全员注射新冠疫苗等措施,构筑起疫情防控墙。项目部全员攻坚克难、大干快上,全力推进工程建设,仅用9天时间完成盾构机组装调试、维修保养、运转调试等工作,确保盾构施工提档加速。
  铸就“肩扛万吨”的铁路框架桥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下穿邯长铁路立交桥工程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户村,与邯长铁路K9+263处相交,为下穿铁路框架地道桥。为确保邯长铁路线路安全正常运行,根据施工设计方案,框架桥轴向长度为30.2米,宽41米,顶程43.1米,最大顶力10600吨。
  面对施工过程中下穿邯长铁路的施工安全压力,石家庄公司参建者针对地层松散、铁路不中断行车、小净距隧洞群施工干扰大、地表沉降控制要求严等工程特点,“量身订制”打造“下穿技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实践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全方位开展系列技术研发,形成“南水北调下穿既有铁路干线安全施工控制成套技术”,确保既有铁路运营安全和隧洞施工安全。这项技术于2020年12月荣获河北省建筑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以水为魂,国家江山更添灵气;以筑为基,社稷民生愈发美好。在“世纪创举”的南水北调工程中,中铁六局人用匠心守护“千秋水脉”,用担当承载“绿色使命”,在中华大地打造“清水走廊”“生命长河”。
  (侯赛赛 张俊豹/文 肖博 薛志刚/摄)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