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锤炼工匠精神 闪耀劳动荣光
杜宏梁
  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中铁六局的建设者们行作笔、心当墨,用“匠心”坚守“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书写不凡的精彩。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劳动之花在中铁六局的沃土绽放,需要每一个六局人践行“工匠精神”,用责任与担当成就一番事业。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千百年来,“工匠精神”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传承不息,锤炼工匠精神,贵在“守、破、离”。“守”是日积月累的十年磨一剑,“破”是厚积薄发的更上一层楼,“离”是臻于至善的转弦换新阙,“守”和“破”是“离”的基础和前提,“离”是“守”和“破”的升华和超越,守、破、离的结合,方能成就匠心大道。
  匠心之道,始于“守”,守是万丈高楼的地基。沉淀的知识,丰富的经验,以滴水穿石的韧性,锲而不舍的毅力,日复一日进行修炼。六局建设者多年如一日坚守在工程建设一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路历经辗转、一路披荆斩棘,在攻坚克难中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大国工匠”。锤炼“大国工匠”,先将基础打牢,脚踏实地前进,守得云开见明月,才能根深蒂固,最终达到熟练的境界。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众人的合力,既要有人在台前奔波,也需要有人在幕后操劳,寂寞的幕后工作甘之如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匠心之道,成在“破”,“破”是精益求精的阶梯。《大国工匠》纪录片中,生动地展现了精益求精的突破之道。把装填爆破药量的呈送控制在远远小于规定的最小误差之内的彭祥华;把焊接误差控制在0.16毫米之内,并且将焊接停留时间从0.1秒缩短到0.01秒的高凤林,他们以高标准对自己千锤百炼,达到了“破”的境界,诠释了真正的“工匠精神”。“破”首先要突破自己,学习知识与技艺时,难免碰到制约自己前进的瓶颈,唯有从自己内部解剖问题的根源,深究障碍的本质,肃清思想的杂质,洗涤灵魂里的尘埃,才能破茧成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提到“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产业的前沿是攻破技术关口的风向标,要与时偕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善于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匠心之道,贵在“离”,“离”是开辟新境界的天窗。“离”的本质是创新,是“匠心之道”中最为艰难的一步。天地在变,社会在变,工艺技术也必须适应大局之变,必须不断创新,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才能交出举世瞩目的创新答卷,展现出中国创新的硬实力。“离”是在守与破的基础上经过模仿、突破、创新三个阶段,然后自成一家。回顾中国历史,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再到激光印刷,从绿皮火车到中国高铁再到磁悬浮列车,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飞天,中国的创新之路一直未曾止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如果故步自封,日久必衰;一个企业的发展如果墨守成规,终将被社会淘汰;一个人才的成长,如果骄傲自满,最后也只是“泯然众人矣”,只有转益多师,持怀疑精神,怀批判眼光,敢于向权威挑战,有祛魅之魄力,方能铸就国家之“匠心”,企业之“匠心”,人才之“匠心”。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涵养工匠精神,凝聚匠心情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要让工匠精神成为澎湃的社会思潮,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让更多的人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