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生产经营
第03版:党群园地
第04版:文艺副刊
标题导航
|
感悟“中国式精神”
一雨下,万谷生
你好!书朋友
留得清白在人间
春天,在高铁工地上奔跑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PDF版下载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书笔记
感悟“中国式精神”
——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有感
文以载道,忠诚守正。简单的“文正”二字,却是值得我们一生为之探寻的精神宝矿。或许,也正是这份“中国式精神”的心灵力量,让更多平凡的前行者,心中有光,无畏上路。
谷雨时节,雨润千家,万物勃发。春天正是读书天,春夜微风,闲倚书窗;手中持卷,心中激荡。时值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当我再次展阅张宏杰先生著述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如见故人,感慨系之,有万千胸臆,澎湃待发。我知道,那是以曾国藩为代表的传统士大夫的“中国式精神”,在唤醒我,指引我,激励我。
不同于一般讲成功学的书一样堆叠金句、灌输鸡汤,本书的作者围绕曾国藩的人生轨迹,海纳史料、条分缕析、抽丝剥茧、分别裁剪,以史为基来构建曾国藩一生充满“高光时刻”亦或是“至暗时刻”的“精神大厦”。用作者的话说,就是把“时间风干成的丑陋的木乃伊”与“供在‘名人堂’的塑像”,逐渐还原成一个“皮肤慢慢恢复了弹性”的活生生的曾国藩。
本书着重还原了曾国藩平生的五次命运挑战、人生耻辱,同时还有军旅生涯、亲情怀乡、修身正己、生活琐事等种种故事。文辞晓畅,感情真挚,每到深情处,常使读者有发自灵魂的震撼和触动。尤其是讲到自己多次参加科考、战事不顺等人生痛点,不禁让人时时泪目。再次捧读,最令我感动者有如下二处:
其一,曾国藩最“硬核”的精神力量就是一个字——“挺”。他有着超乎常人的坚定意志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人都经历着这样的循环,即“振奋——计划——执行——坚持——懈怠——振奋”这样的循环往复,从而导致了我们很多目标计划的中途搁浅,甚至很多人索性就一直懈怠下去了,不复振作。
而古来圣贤豪雄“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曾国藩就做到了,他能一直“全程高能”,而且执行到位。正如他那句行军打仗的准则——“结硬寨打呆仗”一样,只要确立了目标,制定了计划,不论遇到怎样特殊的情况,他必定一以贯之,不容商量,绝不懈怠放松。譬如写日记、练字、读书,规定每天写多少字、读几页书,每天就按时定量地完成。而这一切,都是靠一个“挺”字坚持下来的。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而这一“挺”,曾国藩就坚持了一生。即使在与太平军艰苦攻伐的无数个濒临崩溃的时刻,他依然岿然不动、安之若素,直至生命黄昏。我们如果在他身旁,就一直能够看到这个身患多种疾病的老年人,每天都在认真细致地完成自己的一项项日课。所以,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曾国藩日记》《曾国藩家书》《经史百家杂钞》等一系列立言文章。很难想象,一个如此繁忙的国家大员、封疆大吏,还能在日常公务间隙做出这么多成果,这是曾国藩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律己、惜时、奋进。
也正因如此,在旁人眼中天资极为平庸的湖南乡下人曾国藩,连考五次秀才均名落孙山的曾国藩,被整个官僚体系甚至是皇帝嘲讽的曾国藩,凭借着自己身上的这一股子“挺劲”“蛮劲”,最后成大功、享盛名,此多由其勤勉坚持所得也。
其二,曾国藩主张的待人以诚,尤其珍贵。以前在学校时,年纪轻、阅历浅,不觉“待人以诚”的可贵与重要。然入世之后,体会则深彻多了。对此曾国藩曾经说过,“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巧能胜天下之至拙”。
在待人处世方面,曾国藩不论是要求自己,还是教育家人,都主张极力推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曾国藩一生待人毫无伪饰,对下属、同僚也是推心置腹。在现实中常会有如此体会,就是与这样的人相与交友,不用担心会被欺骗,甚或最后被落井下石、过河拆桥。彼以真诚待人,人相应地也会以真诚应之。所谓“久而敬之”或者“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正是此意。最后双方之间相处真诚融洽,事情也就比较容易地进行下去,获得成功。做人相处,贵在推诚。
言之不尽,回味曾国藩薨后的谥号——曾文正公,文以载道,忠诚守正。简单的“文正”二字,却是值得我们一生为之探寻的精神宝矿。在本书的序言中,作者张宏杰先生提到曾国藩对中国人的意义时,是这样说的:“对许多人来说,曾国藩的主要意义证明了一个资质平平的人,在意志力的推动下,可以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而“对于中国这个文化体来说,曾国藩的更大意义是他展现的‘中国式力量’。曾国藩全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证明了中国文化有活力、有弹性、有容纳力的一面”。或许,也正是这份“中国式精神”的心灵力量,让更多平凡的前行者,心中有光,无畏上路。
曾文正公曾有诗赠其弟云:“陆云入洛正华年”,青春如吾辈,前途正远大!愿以书为友,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与博雅诸君子共勉!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