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读书笔记
孤独百年的家族
——读《百年孤独》有感
  廖林林
  孤独,在文学中往往会被打上阴郁、诗意甚至令人怜惜的色彩,可究其根本而言,当一个人完全封闭自己,不愿意与社会同情,与他人同情,甚至与物同情时,这个人的孤独其实已经不能用孤独来阐释,它更像是一种病态,一种作茧自缚。
  《百年孤独》,其实并不孤独,这本书描述了布恩迪亚七代家族的命运。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两位迥然不同的女性——乌尔苏拉、阿玛兰塔·布恩迪亚。
  “乌尔苏拉象丈夫一样勤劳。她是一个严肃、活跃和矮小的女人,意志坚强,大概一辈子都没唱过歌,每天从黎明到深夜,四处都有她的踪影,到处都能听到她那浆过的荷兰亚麻布裙子轻微的沙沙声。”比起那个无比经典的开头,我想这句话要显得平凡的多,因此通常不被人所注意——这是这本书中出现的第一句正面描述乌尔苏拉的话语。正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乌尔苏拉这样一位看似平凡的女人,她的勤劳和坚强是她身上最为耀眼的闪光点。她是一位妻子,一位母亲。无论是她的丈夫为怪异的学术痴狂之时,抑或是发现她的子孙陷入了怪诞的命运之中,她都不懈地与命运抗争着。试图让困境得以扭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丝联系,统一起分散的力量。最后这种尝试仍以失败告终,而她的晚年也在由眼疾带来的模糊黑暗和过于长久的岁月所致的逐渐衍生的孤独感中度过。但她的热情坚强,在一堆性格孤僻怪异的族人中显得尤为珍贵难得。而由她所操持的,几代人同堂而居的生活,也一度是《百年孤独》中最为幸福美好的场景。
  阿玛兰塔·布恩迪亚,乌尔苏拉的小女儿,这位面容娇俏的少女爱上了钢琴技师皮埃特罗。嫉妒使她不惜一再破坏表亲丽贝卡与他的婚姻,直到无意中毒死了哥哥的妻子——贤淑的蕾梅黛丝。强烈的悔意与仇恨交织,扭曲了她的心理。她与皮埃特罗交往,但却又拒绝与他结婚,使得皮埃特罗为此自杀。出于悔恨,她故意烧伤一只手,终生用黑色绷带缠起来,决心永不嫁人。但内心的孤独、苦闷让她难以忍受,甚至和刚刚成年的侄儿厮混,即便如此她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孤独。她把自己终日关在房中缝制殓衣,缝了拆,拆了缝,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对布恩地亚家族来说,孤独是一种通病。或许即使不存在皮埃特罗,阿玛兰塔的结局并不会有多大差别。在不断重复的命运里,皮埃特罗是一个起点,让阿玛兰塔告别了少女的活泼纯真。她一生都在渴望爱情,同时一生都在排斥爱情。在这种矛盾的煎熬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乌尔苏拉和布恩迪亚经历,可以说是《百年孤独》恩迪亚家族命运的影射——注定与无法摆脱的孤独相伴而老。小说中的魔幻色彩,使得家族的经历被冠以“命运”一说。但实际上许多事物的转变是有迹可寻的:出于人性的贪婪、嫉妒,挑起了战争,引发了死亡;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个人逐渐变得孤僻而与群体失去联系,因而使得这个家族七代人始终徘徊在这种孤独中度过了漫长的一百年。
  孤独,在文学中往往会被打上阴郁、诗意甚至令人怜惜的色彩,可究其根本而言,当一个人完全封闭自己,不愿意与社会同情,与他人同情,甚至与物同情时,这个人的孤独其实已经不能用孤独来阐释,它更像是一种病态,一种作茧自缚。在《百年孤独》中,这个家族以个例的形式折射了一个永不会消失的群体,他们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以我为王,而这样的人,孤独必然是他们的命运,甚至还可以再加两个字:凄惨。尽管《百年孤独》的结尾说,愿此后不会再有这样一个家族,要背负百年的孤独。但实际上,这只能是美好的想象,除非,你走出自我的囚牢,不再成为“我”的感受的奴隶。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