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工地“先锋官”
  一个国家参与世界交流需要出色的外交官,而大使责任就是搭建驻在国与本国之间的桥梁。随着建筑市场打破地域禁锢,越来愈多的企业开始实现跨域跨国作业。工程企业行内话说,工程未动,征拆先行。于是,工程“征拆部”、“协调部”或“对外联络部”这些角色相继诞生。有行内人称他们为“工程先锋官”或项目“外交官”。
  今天,让我们走近他们,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目击:又遇“老血栓”
  2020年9月5日傍晚,天和公司兴县项目部驻地。经理高军庭大声问对外协调部张靖:“……明天,你能不能保证畅通?”稍作犹豫,张靖果断地说:“经理,你看我的吧!”
  这是咋回事?原来,随着工程任务的推进,兴县北山新建公路的础河沟大桥桥墩相继封顶,架梁工作开始进入倒计时。可是,大桥3号墩却因村民阻工不能进行。工期紧张,处处都在攻坚,解决阻工迫在眉睫。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协调部。
  今年37岁的协调部部长张靖个子不高、身材敦实,因为常年在工地风吹日晒,脸庞黝黑发亮。接到任务后,他反复“演练”协调方法,进行多种选择,最坏的打算都准备好了。
  第二天上午八点,预料中的一位“村民”果然挡住了机械进场的道路。此时,装载机吊车候在路边,准备焊接的桥墩钢筋笼子到不了位置。负责工地的员工刚想打电话,张靖就到了。
  阻工的老人在当地非常“有名”,人称“老血栓”,缠搅本事最佳。此前,工程从他家门前经过,影响到排水沟排放,他揪住不放。工程部为他妥善解决问题后,老人又提出诸多不合理要求。为了工程进度,张靖和项目部同志通过反复跟老人聊天拉家常,同时动员他身边家人、亲戚、镇党委、村支书轮番上阵做工作,老人还是经常变卦,以各种理由堵在进场的工程机械前。这次,张靖早有防备,见老人依旧胡搅蛮缠,直接请来了派出所干警……
  下午,工地来电,工程开工了。张靖如释重负,眉头紧锁的面庞终于有了一丝笑容。
  项目部:职工食堂没他的影子
  按照张靖当天的工作计划,将础河大桥工作办妥后,再到其他点完成另外三个目标。但由于时间耽误,他不得不将在镇上将就吃了午饭。
  下午有工点放线,张靖又跑了两个工点。傍晚职工食堂开饭后,张靖未归。熟悉他的工友说:“他?哪里有阻工他就在哪里,过点吃不上饭是经常的事。”直到晚上十点,张靖的办公室兼宿舍才亮起灯光。
  北山新建公路全长16.7公里,张靖负责的是13.7公里二乡一镇17个村内的征迁协调工作。说到征迁难,项目部高经理拿出一本项目“联络册”,里面需要沟通联络的单位和部门有100多个,人员涉及数百人。从上级单位、县委县政府各部门到沿线乡镇村委、土地、供电供水、防洪、交通、公安、环卫等,没有很好的“外交”能力寸步难行。“我们需要上级单位和政府的支持,更需要群众的理解和配合。”高经理说。
  鸟有巢,兽有穴。对老百姓而言,土地和房屋就是命根子!自兴县北山公路项目成立后,张靖与征拆小组其他成员积极深入需要征迁的乡镇村庄,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换位思考的形式开展工作,苦口婆心地向村民讲规划、讲政策,做他们的贴心人。白天上门遇上家里无人的,就利用晚上,一次不通就两次、三次……最多的户累计上门做工作十几次之多。
  范家沟搅拌站建设时,因为土地征用,有村民连续三个月堵路。要取得被征地户的支持,这一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你们每一次讲的都一样,没啥好说的了。”“正是因为每次讲的都一样,才说明我们政策掌握透彻,始终坚持一条标准。要是标准不一样,那问题就大了,是不是?”“不行,我还是要和家人再商量商量。”在做征拆工作中,类似这样的对话不断重演。而为了顺利让工程开工,张靖要走遍涉及到的每一户村民,十遍、二十遍、三十遍,只要没谈下来,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得继续。
  “5+2”、“白加黑”、“晴加雨”,就这样,在他和工友们的努力下,一个个长期困扰的节点瓶颈被打通,一道道难题经过多方协调终破解,胡家沟弃土场征用、新建梁场迁坟征地等施工断点相继解决,为工程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张靖每天的电话非常忙碌,但都是需要协调解决的“告急电话”。由于常年跑在征拆第一线,张靖现在和联络单位成了好伙伴。主动交朋友,交好朋友是他做好征拆工作的切身体会。工作中,他不仅和业务单位交朋友,还爱和基层乡镇干部群众交朋友。在他的手机通讯录里,就有近百人是新近认识的。在自己做好协调员的同时,他把这些结交的“朋友”也发展成为项目部新的“协调员”。正是因为协调顺畅,项目部包含施工便道、梁场、搅拌站、材料运输、钢筋加工场等施工急需的临时用地手续第一时间办妥,确保了组织施工快速进行。
  妻子:他是没有一个家庭概念的人
  “工作虽认真,但他却是个不称职的丈夫。”现在,有人对他“不满意了”。“不满意也没办法,谁让我当初看上他呢。”说这话的是张靖的爱人,名叫孟艳霞。两人虽然在一个单位工作,却是各干各的。一个在机关办公室,一个在项目工地上,只有春节假期能见几天面。9年前,小孟生产,张靖在太原西南环工地,没时间回家,最后妻子是通过求救110去的医院。后来,小孟身体不好,需要到外地治疗,张靖指望不上,是亲戚陪着去的医院……而最让小孟纠结的是孩子至今依然对张靖很“陌生”,不能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不能辅导孩子作业,不能送孩子上学,孩子的成长中,“父亲”一直属于缺席状态。好在,张靖努力保持跟孩子的“顺畅沟通”——这也算是他的工作延伸了。通过电话,让孩子知道他工作的性质,让孩子了解他工作的意义,更让孩子知道,他的工作,其实很“伟大”,有这样的父亲,其实应该自豪……
  “我是一个转业军人,任何时候,我决不当逃兵!”面对再大的征拆困难,张靖也毫不退缩。他很清楚,自己干的是“先锋官”的工作,他必须履行好冲锋在前的职责。他做到了,他是一名实实在在的先锋官!
  (董茂)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