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是能“上瘾”的。读好书,就如给生命提纯一般。
书的含义有多种,某不才,无力解说全部,今只取“书籍”一义而演说之,请诸君海涵。入世以后,收束不羁之志,渐疏诗卷,于施工现场往来间隙,时常会想起学生时代以至今日与书的缘分,这种想法与感情积郁心中,不吐不快。
古往今来的绝大部分时间,我国都极为看重读书。从官家到民间,普遍形成一种尊重知识文化、提倡读书的氛围。宋真宗有《劝学诗》传世,其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之语,更是激励了历代科场中人“五经勤向窗前读”。曾经少年的我也是这劝学诗的忠实拥趸,热衷读书,可能源于自己热爱文史的天性,也可能源于启蒙老师的谆谆教诲,更可能源于乡野“礼乐不兴”,没有别的玩乐,不得已而为之之故。
说来好笑,最一开始引起我的阅读兴趣的竟是当时大人们斥之为禁书的言情小说,《嬉皮笑脸》《转角遇到爱》都是我感情懵懂时候的催化剂,一边读一边心中不禁小鹿乱撞,还有一丝丝担忧,怕被大人发现。当然,同时也读了很多课程上要求的名著,像《我的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爱的教育》之类的,还有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这样一算,不禁窃喜,自己少时看的正经书还不少。
高中去市里上学,眼界大开,受语文老师及周围同学的影响,逐渐倾心于传统文化,所以买的书和看的书也多关于文史,其中包括各种演义小说、诗词歌赋、历代文选等等,同时也看了一些西方文学著作,比如《哈利波特》和《福尔摩斯探案集》。到了大学,就更一发不可收拾了,虽然书越买越多,越看越多,但主要还是关于文史和语言这两大类。我看书多是随性而起,并无任何目的,只是觉得有意思,为了好玩而已。所以读书方法上也就不大注意,读书的时候,往往好几本书摆在面前,一本书看烦了,就换下一本,犹如车轮战一般,只追求速度与激情,根本不去思考文字意涵更不用说记笔记了。那种状态可谓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说到底,其实就一个字——懒!
爱看书离不了爱买书。我相信,对于绝大多数爱读书的人来说,买书一定是一个极为愉快的事情,其幸福程度绝对可以比之于与恋人间的耳鬓厮磨,达到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所言的“高峰体验”。买书对我就是如此,这可能也解释了我为什么长期是一个单身狗——买书的激情代替了谈恋爱带给我的感受。呜呼!我的颜如玉,你在哪里?一开始,我去新华书店买书,虽然是正版,但是很贵,基本都要原价。后来无意之间,于路边冷摊上捡得旧书数册,物美价廉,好开心。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再后来又发现了我们济宁市的文化市场这一宝地,便被带入了疯狂买书的节奏。上大学以后,买书逐渐转为线上,其中从淘宝和当当网买新书,从孔夫子旧书网买N手旧书。我最爱买旧书,一是旧书非常便宜,书的价格往往还没有运费贵,而且基本不存在盗版问题,内容也令人满意,并且其中有之前书主人的购书票或者笔记感想等等的意外之喜。逐渐的,对于买书我注意到还要选择出版社,比如最好选择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等等,他们的书质量有保证。不同的出版社各有所长,有的出版社出某种类型的书质量很好,比如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传统文化书籍,商务印书馆出的西方经典名著译丛和字典,还有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的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等等,不一而足。特别提一句,有关国学典籍的普及版本,可以买台湾三民书局的书,虽然稍微贵了一点,但质量和内容是无可挑剔的。
买书多了就关系到怎样收藏的问题,这很令人伤脑筋。家居陋室,四壁萧然,无从置柜以藏书。所以我买来的书,往往保存不是很好,但也分门别类的尽量藏起来。当然,也欢迎任何人来借书看,只要保存好就行。特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有次去我市里的同学家,在他的卧室,一整面墙的书都藏于书橱,整洁干净,令人羡慕,其母贤惠,故能如是。
买书和藏书都太费精力了,而且费钱,想想我如今买的这些巨量的图书,真是千金散尽,而且还看不完,百年之后,这些书极有可能烟消云散,只能令人哀叹。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位藏书家的儿子写的,里面列举了种种买书藏书之苦与借书之益,所以作者建议读者诸君多借书,少买书,真真是过来人的肺腑之言。现今书价腾贵,电子书也愈发精致方便了,加之一工作,买书看书的精力就更少得可怜了,未来买书应该会成为自己的一种奢侈了吧。想起以前一次就买一摞书的当年勇,真是可哭可笑。
看了这么多年书,幸好自己的脑袋还没有成为僵硬的花岗岩,但时时周身也会流露出一种呆气出来,这可能就是看书多的副作用吧。但是没办法,看书就像每天使用手机一样,戒不掉,给人以快感和满足。可以少,但不能没有。书籍是我的知友,往往与之做无声的交谈,每有会意,便欣然自得,恰合“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无意炫耀读书,因为我觉得读书也是个人的一种爱好而已。就像有的人喜欢健身,有的人喜欢旅游,有的人喜欢追剧一样,都是一种习惯,能调和身心,令自己不致于无趣就好。用明朝一代贤臣于谦的一首七律《观书》做结,正好符合了语文课上讲的呼应题目的技巧: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