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翰墨人生
  李洁
  笔意流转,墨迹斑驳。小心翼翼地翻开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摹本,映入眼帘的是笔意隽狂而又自有章法的“天下第一行书”。那笔锋流转间,既有狂放不羁的豪迈,又不失细腻婉转的柔情。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这一年,三月三日,相传是黄帝诞辰,也是最古老的情人节。王羲之在这天与谢安、孙绰等军政官员到山阴兰亭举行“修褉”活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轰动文坛的《兰亭集序》也由此诞生。
  序中字迹,直画如剑,曲笔似藤,点若危峰坠石,撇如兰叶拂风,钩似疾风骤雨,捺若雄鹰飞腾。笔画间的牵带纤细如细丝毫毛,轻巧如天空淡淡的白云。运笔有如鸣凤在空中翱翔,回峰又似少女在花间起舞;既有飞流瀑布的磅礴气势,又有溪水潺潺的柔美细腻。刚柔并济,阴阳两仪,提笔轻勾,浑然天成。我陶醉于这举世无双的历史文化瑰宝中,惊讶于它超凡绝伦的艺术造诣,不禁想起王羲之的一生。
  晋代,这个动荡而无序的时代,无疑需要一个大思想家、艺术大师来引导人们走出迷雾,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而王羲之,就是那璀璨星空中最耀眼的一颗。王羲之用他的书法为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得到深刻的启示。
  据《晋书》记载,少年时的王羲之“幼讷于言,从未之奇”,但他的隶书已“为古今之冠”。他痴迷于书法,七岁开始练字,墨染一池水。他的勤奋努力和对书法的热爱使他集各类字体之精华,最终自成一派,草、行、楷、隶无所不精。
  凭借卓越的才华,王羲之年纪轻轻就任将军、刺史之职。中年以后,他厌倦了宦海沉浮,毅然归隐山水,与谢安、孙绰等名士乐嘉山水,“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集序》正是王羲之在山阴兰亭“修褉”活动时,为众位文人雅士的诗词写下的序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清丽,情感跌宕起伏,把他对生命的感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得淋漓尽致。此时的王羲之褪去了年轻的锐气,体验过宦海的动荡沉浮,饱尝了人间的爱憎冷暖,更加能够感悟到人生的意义。于是,他把所有的感情都倾注于自己的作品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他的艺术造诣、思想境界,都在这篇诗词序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要说起书法的魅力,很难用世间的语言形容清楚。一张素净的宣纸,一片飘动的白云,在白云上舞动的是千年不变的历史回声。那普普通通的黑白两色,一旦成为书法就化蛹成蝶,蝶变成仙,散发着智慧的芬芳,经过千年凝练与沉淀历久弥香,成就汉字一生的华美。
  每当展开一幅书法作品,灵动的文字间似乎有编钟的余音袅袅传来。汉家长衣宽袖的文人雅士们,居庙堂之高的官吏们,多少辞赋与奏折,多少檄文与颂歌,摩肩接踵踽踽走来,向我们深情诉说着历史长河中的种种故事。
  我在儿时就开始接触书法,书法使我的童年能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度过,并培养了我坚毅、沉稳的品质。记得第一次上书法课,老师问我学习方向,我选择了清秀的欧体。只见老师饱蘸浓墨,随后胸有成竹地落下,笔意隽狂而又自有章法。提笔、蘸墨、落笔、轻勾。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我投出羡慕的目光,并跃跃欲试地也想写出像老师一样的字。然而,当我自己开始练字时却发现,这一横似太瘦,这一竖似太硬,这一撇似太浓,这一捺似太淡……
  后来,我多次临摹欧阳询的《九成宫》,才渐渐明白,写字如写人,无垂不直,无往不收。起笔多回锋,回锋圆润、收敛谦虚。不似露锋太过锋芒,钉头鼠尾、自大张狂。行笔中锋,笔画刚劲而又不失大方,沉稳而坚毅,轻缓而厚重。收笔先提后压,收得稳收得缓,越是结束越是精细,聚精会神,善始善终。握笔在手,提笔落墨,心情全在里面,横横竖竖,点点画画,性情融于墨里、溢于纸上。品恶者,字自然不正;心浮者,字笔墨轻飘。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原来,书法,书心。我似乎理解了为什么王羲之能够在那个年龄阶段写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那是他饱经风霜后的心无旁骛,是脱离纷扰后的淡泊宁静,是经过狂风暴雨洗涤后的至纯心灵!
  上善若水,上书若人。轻轻合上“书圣”的巅峰之作,我似乎通过了那黑白两色,看见了王羲之跌宕起伏、绚丽多彩的翰墨人生。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