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生产经营
第03版:党群园地
第04版:文艺副刊
标题导航
|
“粽”情端午
孺慕情深
西行快记
有没有一首歌让你记得我
沉浮此生一壶茶
写给父亲的散文诗
向远方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PDF版下载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粽”情端午
胡敏
随手翻看日历,端午节就要到了。在我的故乡,有着出嫁姑娘回娘家过端午的习俗,而我,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有在这个节日回家。从大学开始到现在,每个端午都有着大大小小的事情,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却唯独没有“回家”。
结婚的时候,家里是不大愿意我们婚事的——毕竟,我要远离他们。那会儿总觉得,现在交通如此发达,四个小时的路程,不过是一眨眼的事情。直到后来才发现,自己被太多的人和事牵扯,回一趟娘家,真的好难。
记忆中,故乡的人们都爱吃黄米粽子。小时候,每到端午前半个月,母亲就把米泡在盆里,人们见面打招呼也都是在谈论这个问题:你家泡米了没?泡了多少斤?准备包多少?包粽子,俨然是乡里乡亲的一件大事。
初四下午,母亲就早早忙活起来。先是用一口大锅把洗好的粽叶煮在里面,不一会儿,整个院子就充斥着粽叶的幽香。偶尔,我也会打打下手,洗洗泡的发酵的黄米、红枣,想象一下香甜软糯的粽子出锅的情景,心里便乐开了花。等到粽叶煮好,母亲便把粽叶一片一片洗干净,平铺在一个笼屉上,准备工作就算完成。
母亲包粽子的时候,我就安静地坐在她的身边,递个枣,拿片粽叶。看着她熟练地把两片粽叶弯成漏斗状,金黄灿灿的米粒放进去,再放两颗红枣,最后用马莲轻轻一系。转眼间,一个周周正正、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包好了。待所有的粽子都包好,父亲就在厨房支起一口大锅,先将锅底铺满粽叶,再把粽子一个一个放进去。放粽子也是很有讲究的,每个棱棱角角都要互相错落开,既要紧紧挨住,又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末了,再在上面压一块薄一点的石板,这样,粽米才不会被煮散。故乡的黄米,是很耐煮的,即便已经泡发了十来天,还是需要上火煮五六个小时才能完全熟透。
六月的天,热气袭人。父亲泡一杯浓茶,搬个板凳,坐在灶台前,不时地添火、加水。大火开过了,小火慢慢熬煮,锅里的粽子,就着水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炉灶的热气,锅里的水汽,熏得父亲汗流浃背,但他依旧乐呵呵地守着一锅粽子。渐渐地,粽子的香味飘出厨房,弥漫至整个庭院。
那时候,我们总是等不及要吃,着急地跑进跑出,还不停地追问,什么时候就可以吃粽子。父亲也总是不紧不慢地回答“快了,快了!”等待虽是漫长,然,值得!父亲一声大喊,“吃粽子啦!”我们便跐溜钻进厨房,顾不得刚出锅的粽子烫手烙嘴,迫不及待地剥开,一口咬上去,香甜软糯,一瞬间齿颊盈香,回味无穷!
长大后,渐渐离家。工作、生活夹杂在一块。没了小时候的企盼,端午节过成了每一个日常。偶尔兴起,我也会去超市买几个粽子尝鲜,却再也吃不到小时候的味道。成家以后,逢年过节回家的情况少之又少,尤其像端午这样的小长假,总被一些琐事占领,回家的计划就此搁置。于是,母亲便早早把粽子包好煮熟,提前托人从老家捎过来,就为了在端午节的早餐,让我们能吃上她亲手包的粽子。
每每吃着粽子,眼前就浮现出双亲日渐衰老的身影。他们忙碌着、生活着,看似充实,却渗透着数不尽的落寞,写尽对儿女的思念和期盼……他们的腰杆不再挺直,手脚不再利索,而这一切的背后,全都是对儿女绵绵不断的爱。
那时候,也没有学学怎么包,总感觉好难。想着有父母在,总能吃到这可口的粽子。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孩儿,才有了自己包粽子的念头。想着在孩儿懂事之后,能亲手为自己的孩儿包几个香甜的粽子,一起感受一下传统节日的味道。
前几天,带着孩子在家。趁着我在,母亲便提前包了一批粽子。记忆的阀门倏地打开,我又回到了小时候,静静地围坐在母亲身边。回忆从前,再看看眼前忙碌的母亲,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包粽子是一件何其繁琐、费劲的事儿啊。
学着母亲的样子,拿起几片粽叶,几经折腾,满头大汗,粽叶都散了边儿,还是没有一个成型的粽子包出来。我又急又恼,母亲笑着说,“哪有那么容易啊,这也是需要技巧和功夫的。”我只好领着宝宝,坐在她的身边,一如我小的时候。两个宝贝一脸兴奋,好奇的眼睛滴溜溜转,小手一会动动粽叶,一会动动红枣。时不时地去水里、米里搅合几下,父母满眼宠溺,任由她们捣乱。孩子闹着,父母笑着……而我,静静地等待着一锅充斥着满满爱意的粽子出锅,不用想象,我都能知道我的父母和孩儿,都是何其地高兴。
我告诉自己,今年是一定要学会包粽子的。等端午节来了的时候,亲手包一锅粽子。我的孩儿们,也像我围坐在母亲身边一样,围着我,看着我亲手给她们包这香甜美味的粽子。
愿这香甜的记忆留在她们的心中。等她们长大,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儿,也会愿意为她们爱的人亲手包一个香甜软糯的粽子,包的时候心里会无限想念自己的父亲、母亲!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