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工程提“质”,贵在知“止”
本报评论员
  工程兴,则企业兴。2月20日至21日,集团公司召开四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暨2022年工作会议。会议围绕强基固本、提质增效,明确提出“五个禁止”,剑指“增量不增质”“增质不增产”“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等沉疴痼疾,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生产经营难题,持续攻坚克难,坚决稳住企业发展基本盘。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要“事不避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但也要牢记“行须避险”,审时度势,理性知“止”,果断远离管理红线,规避经营雷区,坚决对不合理、不规范、不科学的管理操作和施工现象说“不”,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优中选优,禁止“无效益的项目”。项目管理的本质,是把各类不确定因素转化为价值,达到功能指标“业主满意”、成本效益“我们满意”的目的。说到底,项目效益问题是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一旦产生“无效益的项目”,则会直接动摇各级企业发展的根基,进而影响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唯有严守经营开发不投不揽的底线,努力提升商业思维,优中选优,主动开发蓝海,撒网捕鱼,承接高收益的任务,拓展有信誉的市场,不断强化大型项目运作,持续深化区域滚动发展,方能稳步推进新签合同转化,打造更多效益高、质量优的工程项目,实现百花齐放,一强俱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细上又细,禁止“无审批的建设”。工程建设之前,如果项目标前联动不充分、测算不准确、策划不深入,则会导致项目管理失衡、效益流失严重、建设速度放缓,从而背离了企业发展初衷。
  因此要全面细化工程建设的审批环节和管控流程,坚决杜绝监督检查走马观花、审批粗枝大叶、项目问题成串成堆的现象,切实解决大小临建设和施工方案无审批、无策划、超标准、执行弱等问题,严禁先施工后策划、先结算后预算的行为。
  严上加严,禁止“无管控的分包”。当前,工程建设存在弊端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项目管理的体制机制不顺、责任不清,没人抓和重复抓同时存在,在劳务分包中有法不依、有规不循,导致应招未招、能力辨识不清、违规违法分包等问题,造成战斗力减弱,影响施工生产。
  因此,唯有严上加严,不断优化项目管理体系,从上到下厘清前后台责权利关系,全面建立劳务队伍选用包保机制,严禁以包代管、包而不管、进场随意、退场无序、随意结算等乱象,才能最终凝聚起“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强大合力。
  慎之又慎,禁止“无收效的履约”。对企业发展而言,履约是为了维持和发展信用关系,是保护工程建设可持续推进的重要前提。一旦出现履约风险,出现安全事故、质量缺陷、债务风险、业主投诉等失控问题时,就会让工程建设的“金字招牌”信誉打折,使企业处于被动应对局面。
  因此,必须要坚持均衡生产主线不动摇,避免不计成本的全线争先、无补偿约定的合同外赶工,坚决杜绝制度失灵、管理混乱、方案失控、胡乱作为的现象发生,保证项目生产履约行为的全过程受控,最终达到预期效益。
  实上更实,禁止“无约束的亏损”。目前个别项目管理团队缺乏法律意识和成本观念,只重干、不重算,管理粗放,导致了工程亏损,没有履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维护好企业的根本利益。
  为了狠刹“亏损风”,必须要消除“不比盈利比亏损”“不讲贡献讲条件”“不为亏损想办法、只为亏损找理由”的不良风气,将经济责任作为干部履约考核重点,加强审计、法规、纪检、巡视、业务等监督,形成监管威慑,切实引导项目管理人员算好“经济账”,管住“钱袋子”,坚决杜绝无回款责任的负债融资、无实质约束的责任亏损,最终取得实打实的经营成果。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压力与任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集团公司各在建项目唯有始终坚持“五个禁止”,找准项目管理薄弱环节,解决普遍性、关键性问题,才能有效规避生产经营风险,坚决稳住企业发展基本盘,以非常之力竞非常之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迈入快车道!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