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生产经营
第03版:党群园地
第04版:文艺副刊
标题导航
|
故乡的双塔
深秋的古城
谢谢这个世界的温柔
路在脚下 心在桥上
东北味的山西姑娘
小卓玛罗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PDF版下载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百味
东北味的山西姑娘
岳艳丽
我的家乡在山西,那里地处黄土高原,有雄奇险峻的山川、奔流不息的黄河、植被茂密的森林、涓涓流淌的小溪……表里山河,人杰地灵。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西人,在父母的影响下,从小就习惯了吃面食、喝米汤、就着热炕烤红薯的生活。小时候,印象最深刻是在秋冬季节,母亲为我做的玉米饼。那时候,我调皮贪玩,总是嚷嚷着母亲多做些美味。
每到秋冬季节,地里的玉米刚刚成熟,母亲便去摘最嫩的玉米,她麻利地把玉米掰下来,扔进袋子,不一会工夫,袋子就会装满,她用绳子将袋口扎好,用肩膀扛着去村子口磨面,这一磨面就是半天时间,我会站在家门口焦急地等候。村里的空气里都弥漫着玉米的味道,那会的玉米面远远不如现在的口感细腻和甜嫩,而是多了一些粗杂感,但是闻起来却特别的香甜,有一种浓浓的“奶油味”,小时候特别喜欢吃母亲做的玉米饼。“奶油味”的玉米饼刚刚出锅,我便迫不及待地跑进厨房,刚掀起门帘,香甜味扑面而来,我也不顾得烫嘴,捡起一个就往嘴里放,因为实在是太饿了,像极了现在的孩子吃刚出锅的第一张鸡蛋红枣饼一样,满满的幸福感溢上心头。虽然母亲做的玉米饼不是美味佳肴,但是母亲细心努力的制作过程,那种漫长等待“香甜奶油”的感觉是无比幸福和满足。
长大后,我远离家乡来天津求学、工作、生活,在大学老师的介绍下认识了我的先生。他的老家是辽宁省兴城市的一个小屯子,名曰:董屯。对一个从小在山窝里长大的山西姑娘来说,对沿海城市屯子里的“趣闻”,是那么得印象深刻与回味无穷。
结婚那年,寒冬腊月,我第一次去董屯,站在村口放眼望去,左边是一望无垠的平原,另一边是无边无际的大海,头顶上的风呼呼刮着,帽子险些被大风吹走。对于大山里成长的我来说,这一切都特别得新鲜。走进先生家里,我瞬间被眼前的大铁锅吸引了,锅里炖着鹅肉,上面的锅盖掩不住蒸腾的热气,香味已飘满整个院子。
婆婆笑眯眯地说:“再等一会就能吃了,去屋里等着吧,大炕上暖和!”婆婆刚说完,我就迫不及待地钻进屋子,刚一进门,就看到一个长六米、宽二米的“大炕”,这可是山西土炕的三倍,我轻轻的坐在炕边,真暖和。我想:这大炕也不用烧柴火,怎么这么暖和?“厨房的大铁锅和屋里大炕的管道连通着,外边做饭,大炕就暖和了!”心细的婆婆也许是看出了我的疑问,热情向我介绍起来。
“爸爸您看,这东北大炕又大又长又暖和,真的挺好,你们就放心吧。”视频电话里,我开心的向父亲介绍。从山西阳泉到辽宁兴城坐火车需要十六个小时,父母身体欠佳,经不起长途跋涉,因此,二老都未曾去过东北。看着视频电话里我开心得模样,他们这才放下心来。如今,已过去九年,每次回东北,跟父亲视频聊天都变成了一种习惯,不管严寒还是酷暑,远在山西的父亲看着自己的姑娘在东北生活的很好,他开心也放心。
每次通过视频电话聊天,我的婆婆总是向家乡的父亲问好,婆婆的东北话父亲听得明白,但是父亲的山西话婆婆却听得云里雾里,我忙在一旁做“翻译”。山西阳泉到辽宁兴城的一千公里距离,在小小的手机里变成了“零距离”。虽然婆婆、父亲交流甚少,但是彼此寒暄的那种温暖氛围,至今我都记忆犹新。虽然远嫁东北,但是我有一个热心的东北婆婆,山西姑娘永远开心、幸福,远在家乡的父亲心里更是乐陶陶。
因为,做幸福的父母,身为儿女的我们更开心。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