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生活百味
从梧桐树到古琴的遐想
苍靖
  从小喜欢绿植,对其情有独钟,日出日落细品它的萌芽,晨风晚钟分享开花结果,我痴迷于大自然花草树木变幻莫测的神奇。
  同学家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高近20米两个人合抱不过来,是我所见过梧桐树里最为高大粗壮的一棵。小时候的老宅都是红砖大瓦房,房前屋后种菜栽树,同学的母亲告诉我说:“屋前偏西这棵梧桐树自打她嫁过来就十分茁壮挺拔枝繁叶茂,听说是公公和婆婆结婚时栽种的,有着百八十年的树龄了。”梧桐花开迎风飘香,同学也在树下迎娶了自己的妻子,梧桐树见证了三代人的爱情,平凡且真实,有着炊烟袅袅的生活气息。
  古琴常采用梧桐木制作,琴面用桐木做,梓木为底。当我心情低落或烦躁时,会去北京广济寺惠果禅师那里听道友弹奏古琴曲,琴声可以净化心灵,通过和道友们攀谈,我对古琴艺术家龚一、李祥霆、乌娜古琴演奏大师们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于是也购得古琴二张,自娱自乐起来。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古琴用木头做琴轸,涂上漆,用金属做琴徽,琴身用梧桐木制成,涂上了漆,时间久了,漆面发生断裂,这叫断纹,断纹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像蛇腹上的花纹,叫做蛇腹纹;有的像流水,还有的像牛毛、梅花、冰纹。沐手焚香学古琴,练习勾、挑、打、摘、踢等指法,虽不得法成大道,却也心平气和呼吸顺畅。“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1882年夏天,湖南浏阳谭家大院内,两棵百年梧桐树,其中一棵遭雷劈,被劈为枯木。九年后,谭家一位26岁的青年将雷霆之后崩残的梧桐枯木伐下,制成了两张古琴,命名为“崩霆”“残雷”。古琴“残雷”二字之下附有一首小诗“破天一声挥大斧,干断柯折皮骨腐。纵作良材遇已苦,遇已苦,呜咽哀鸣莽终古。”署名:谭嗣同作,并配有红色“壮飞”二字的篆文印章,“壮飞”是他的字,琴背中部控制共鸣的“龙池”内,亦刻有一行阴文“霹雳琴第式,光绪十六年浏阳谭嗣同复生甫监制”字样,即琴制作于1891年。
  古琴越是古旧就越好,越珍贵,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古琴八十八张,时间纵贯唐、宋、元、明、清,1952年9月,钱君宜先生将谭嗣同的桐木黑漆霹雳“残雷”古琴捐赠给故宫博物院。作为古琴中入藏最晚的一位“小字辈”,“残雷”琴长约119.8厘米,肩宽19.3厘米,尾宽13厘米,琴身两侧为对称的波浪纹造型,称为“落霞式”。琴体遍施黑栗色漆,螺钿徽识,轸和雁足为牛角,岳山内雕有梅花,圆形龙池、凤沼,古朴典雅,背面刻有魏碑体“残雷”二字并填以石绿色。
  慎终追远思古怀今,我想七弦古琴在谭嗣同的眼里不是一般文人雅士休闲遣兴的玩物,而是爱国志士剑戟交鸣的生命之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剑胆琴心的精神,渲染着中华民族不畏牺牲、追求真理的底色,他那激昂奋进的琴音也时常回响在中华儿女的耳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在曲折艰难中不断探索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
  如今,观琴思壮士,可谓舍生取义,牺牲精神常在,琴载大道,自强之音不绝!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