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以前家是全部,8-12岁家是晚上,13-18岁家是周末,19-23岁家只有春节,24岁再往后……我们一直在追寻诗意的远方,到现在才明白,故乡,也是到不了的远方……
下班回家,在电梯里遇到了隔壁大姐和她家姑娘。姑娘双手抱着一个特别大的快递箱子,我看看箱子,跟她们打招呼:“买了什么好东西啊?这么开心!”姑娘美美地回应道:“是行李箱,我要抓紧收拾开学用的东西,就要摆脱我爸妈的控制啦。”说完,她没心没肺地笑着,邻居大姐也跟着讪讪地笑了。
是的,这是一个即将离开故乡、离开父母的准大学生,我了解到她报考的城市,远在千里之外,孩子的开心,母亲的落寞,一刹间尽收眼底。这,像极了十多年前的我。
永远记得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的那天,我满心幻想着去一个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城市,远走高飞,摆脱他们的管制与束缚。大学通知书到手的那天,我忐忑不安却又喜不自胜,我终要逃离故土,摆脱家人,去一个陌生的城市,认识一群陌生的人,开启一段崭新的生活。
夏末的风,微微凉。我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听着墙外一浪又一浪的蝉鸣声,满脑子都是大学的美好生活,完全忽略了父母的担忧与不舍。离家的日子说来就来,20岁的我,第一次背起行囊,脚底生风似地踏上了离家的征途,那一刻,我认为获得了自由和新生。多年以后,我才明白,那一刻,真正地在我和故乡、父母之间,画上了一道深深的不可逾越的鸿沟……
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很快冲淡了我对父母、故乡的思念。没有父母的管制与约束,我有了无数个想不睡就不睡的夜晚和想不起就不起的早晨。我学会了喝酒、熬夜、通宵,学会了说脏话、打游戏,甚至学会了对他们说谎。我会在新片上映时去电影院看电影,也会在“五一”或是“十一”小长假与同学一起外出旅行,只是这些,他们都不知道……
少年听得道理无数,中年才懂深情几许,那时候,我不懂离愁别绪,不懂前途凶险,我以为父母不会老去,小镇永远不会衰落,每年的寒暑假,成了我们短暂相聚的日子,从此,父母只剩背影,故乡只有夏冬。
多年以后,当我每次踏上回乡的旅途,回家看到渐渐变老的父母,才读懂那句: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独父母的爱指向别离。一次次地离别中,我总将背影留给逐渐老去的他们。
“今年暑假回来不?车票买了吧?”
“工作顺利么?一定要注意身体啊。”
“家里一切都好,好好工作,别分心。”
……
离家的这些年,这样的话语总在耳边响起,我也一度信以为真。
当我知道要远去千里之外的大学,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我的母亲却是提心吊胆、寝食难安;当母亲说一切都好不要惦记的时候,她也许是刚从医院打完点滴回来;当他们一再嘱咐我照顾好孩子过节就不要回来的时候,也许手里正择着我爱吃的菜……
结婚生子身为人母以后,我慢慢读懂了他们渴望儿女远走高飞实现梦想,又盼着他们天天回家的矛盾与无奈。他们对子女的爱一直都在,不以距离的远近,时间的长短而改变。
偶尔,我也会不打招呼,忽然地出现在父母面前,他们惊喜连连,语无伦次。是的,无论我回不回去,他们都在等着。曾经以为,交通这么发达,回家不就是很方便的事情么?现在才知道,牵绊回家脚步的东西太多了,忙不完的工作,生病的孩子,朋友的婚礼,久违的约会……
现在每次回家,我都赖着不想走,哪怕就是坐着,什么都不干也好,陪父母看看他们喜欢的电视节目,跟他们唠一唠工作和生活中的新鲜事,陪老爸喝喝茶,陪老妈逛逛街,我们都在努力地花尽可能多的时间,珍惜陪着对方在一起的机会。
在外奔波久了,这才意识到,我也需要停下来看一看他们的生活,等一等他们的步调……曾经想要逃离的,却是我现在费尽心机想要靠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