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生产经营
第03版:党群园地
第04版:文艺副刊
标题导航
|
不断超越自我的追梦人
图片新闻
实施“五心+五味”教育
中铁六局机关党员干部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让劳务人员无忧接种疫苗
红色第一课“圈粉”新员工
建安公司举办基层党支部书记暨党务人员培训班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PDF版下载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断超越自我的追梦人
——记中国中铁“开路先锋”卓越人物李建学
他从一名农民工起步,只有中专学历却一路逆袭,成为了工友口中的“专家”;工作中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刻苦钻研让他逐渐走上领导岗位;生活中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经常和身边人打成一片,是大家口中的“老大哥”。他就是中国中铁“开路先锋”卓越人物,丰桥公司宣城分公司党支部书记李建学。
从“门外汉”到“技术通”
2008年,李建学从铁路技校毕业,他豪情满志地来到了中铁六局铺架分公司,分配到架梁施工中一个最基础的岗位,很多人认为对于这项工作,不用费心也不用费脑,有把力气就够了。可李建学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文凭低文化不能低,起点低要求不能低,在现场干活就要学知识、长本领,闯出一番天地来。”那时的他就暗自下定决心要苦学架梁施工技术,在这个岗位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初到工地,一切既新鲜又陌生,师傅手里施工图纸在他眼里就像是“天书”,眼前的一切让他感觉自己就是一个“门外汉”。但这并没有打消他的积极性,反而成为他追梦的动力。“不懂就要学,不会就要问。”李建学自嘲道:“笨鸟就要先飞。”从此他开启了实践学习之路。为了尽快熟悉工作,他整天围在师傅身边,工作中,他勤学好问,生活里,他刻苦钻研,遇到不懂的东西,随问随记,下班后再对照书籍自学研究。
通过刻苦钻研,他仅用了3个月就掌握了平常人要花1到2年时间才能掌握的架桥机维修、组装和拆解技术。短短几年时间,他边施工边学习,记了30多本笔记,撰写的心得体会60多万字,从一个初入项目部的“门外汉”成了地地道道的“技术通”。
从“因循守旧”到“推陈出新”
经过大量的学习实践,李建学对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他在运梁车吊梁扁担上设计一个防脱绳棘爪,工友说:“从此运梁再也不用担心钢丝绳脱落了。”而他说:“我们做的是粗活,但需要把粗活做细。”
在桥梁施工中,李建学发现每架设一孔梁都需要6个小时对架桥机1号柱进行倒镐过孔。“能不能缩短倒镐的时间?”当时有人说:“这么多年都是这么干的,有什么可改的?”他听后没说话,过了几天就提出用夯车起吊过孔代替原来的方法。大家一试,过孔时间整整缩短了2个小时。
“人们总以为常规的东西就是合理的,因而没想着去改变它。起初,我也没想过倒镐过孔有什么不好,是紧张的工期逼着我这么做的。”李建学说。
凭着对设备、工况的了解,他打破了一个又一个常规,让一道道死板的工序活了起来,使一项项粗笨的操作变得更加精细。他发明的“电机定时反转法”和“间断开启升温法”,成功破解了液压油在低温环境中施工堵塞溢流阀,进而造成液压系统失压、制动失控的难题。他提出的“无轨组装架桥机法”,在古大线、石家庄货迁、北同蒲增建四线等重点工程均取得成功。目前,这类创新已经有25余项。
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出征”
有人说李建学带着农村人的质朴,是个苦干实干的人,也有人说他勤学好问、善于思考,是个巧干会干的人,李建学认为:“再能干也不能单打独斗地干,发挥团队的力量才是真理。”
他在项目部组建了学习小组,一有时间便组织身边的90后学习安全技术知识,研讨架梁和小改小革方案,毫不保留地将自己学习和总结的架桥机施工经验、电气焊技术等知识传授给项目部的所有人,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共同提高。
“师傅是个热心人,现场技术手把手地教,理论知识点对点地讲,生怕我们学不会。”已经参加工作3年的徒弟说,“现在我是架桥机的指挥,虽然自己独当一面,但我还是喜欢跟着师傅干活,跟着他我心里踏实。”李建学希望身边的工友都能尽快地成长起来,都变成懂业务、精技术的施工能手,那样就都可以独当一面了。
集团公司划拨了专项经费成立了“李建学工作室”。从此,他更是毫不保留地将自己学习和总结的架桥技术经验传授给工友们,一起研讨技术革新方案,攻克施工生产难题,在他的组织带领下,“李建学工作室”共攻克了18项施工生产难题,为企业节省了近32万元的施工经费。在李建学眼里,这群年轻人就是企业未来的希望,让他们成长才是自己最大的心愿。
一路追梦,从一名农民工成长为全国劳模,用信念和意志叩开了梦想殿堂之门,李建学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而他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并影响着身边人: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青春无悔,筑梦远方。
(刘栋)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