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生产经营
第03版:党群园地
第04版:文艺副刊
标题导航
|
春来梨花照雪飞
图片新闻
之子于归
吃年糕喽!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PDF版下载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百味
吃年糕喽!
岳艳丽
对生活真切而实在的爱,对儿女毫不吝啬的付出,都藏在乡间淌着月光的小路和无比美味的黄米糕中了……
“面汤疙瘩、年糕、饺子都是现成的,赶紧进来吃喽!”店小二正在平定县城路边的饭店门前卖力地吆喝着。
我来自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的一个小山村,那里地处黄土高原,长年干旱无雨造成土地贫瘠物资匮乏,但是当地人勤奋手巧,光是面食就五花八门。那儿时的乡味,总是让我难以忘怀、百吃不腻。
但若让我说个最爱的,莫过于一年只能吃上一次的年糕了。
小时候,我总是缠着父亲给做年糕。但是他却告诉我:“要是每天可以吃到就不叫年糕了,等过年了再吃吧!”老家的年糕香甜软糯无比美味,可能是因为年糕的制作过程太“讲究”了。
每年腊月二十五这天,家家户户都把当年秋季收获的黄米(黍子,当地的农作物,去皮以后就是黄米)放在大缸里深度浸泡三天三宿,泡完以后父亲用手轻轻一捏,米粒瞬间变得软绵绵的,父亲立即取出提前清洗干净的饲料袋小心翼翼地把泡好的黄米装入袋子里,放在一个小角落里慢慢的渗水。我蹲在地上,一动不动地看着袋子里的水缓缓地流淌下来,心里想:想吃到香甜软糯的年糕,必须得要静心等待呀!每年腊月二十五到二十七,整整三天,我唯一的任务就是每天去看角落里的黄米袋子是否渗水,然后去告诉正在做木工活的父亲(父亲是一名木匠)。
水少就可以去磨面了。
5岁那年磨面,让我记忆深刻。临近晌午,父亲换了一下装黄米的袋子,肩膀上垫着一块大毛巾扛着沉甸甸的黄米去村子里的石磨台边排队。小毛驴“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拉着石磨台一步一步地艰难行走,驼背的大婶紧随小毛驴的步伐手脚麻利地把一小碗黄米放入石磨眼里。三个半小时以后,大婶家的黄米磨好了。大婶一脸笑容,格外开心,这样的神情也几乎是所有磨黄米的人的标配。这是过年的征兆,是美味实现的过程。在排队等待中,父亲时不时看看我在不在身边,又时不时地跟在小毛驴后面把黄米面放入石磨眼里,眼神里满是欢喜和欣慰,丝毫没有一点焦急。傍晚五点多钟,终于轮到父亲开始磨面,此时的小毛驴已经很累,它可是转着石磨台走了数个小时。可只要有人等着,小毛驴就不能停下来。父亲见状,索性在前面拉着小毛驴走,这样还能快点,我们还能早点回家。上午就从家出来,我的肚子早就开始饿得咕噜噜叫。直到天黑透,我们的黄米终于磨好,借着微弱的月光,父亲牵着我的手回家。
那是十分欢喜的一段路,父亲肩上扛的不是黄米面,而是他浓烈的爱。为了表达这份爱,父亲毫不吝啬时间与精力,毫不吝啬体力与付出。当时虽只有五岁,但却对此有了些微体会,也正因此,那磨面的场景、回去的小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一时每一刻都无比地清晰。半袋子黄米面,装着年的味道,装着家人的跷首期盼,装着对生活最为真切而实在的向往。这向往,在远游人的心里持续几十年,发酵得越来越浓厚,越来越醇香。
磨完黄米接下来就是蒸了。村子里讲究蒸年糕要看时辰,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上午十点到晚上八点最好了,主要是其他人不能围观。当时的我,感觉这件事无比隆重而又充满神秘。
蒸年糕是父亲的拿手绝活。准备好大枣和黄米面,在厨房的灶台旁边一待就是一个多小时。因为不让围观,更加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透过门缝悄悄地看父亲,他一会瞅瞅蒸年糕的锅,一会准备即将蒸年糕的黄米面,生怕蒸的年糕会有夹生。我正在屋里等待的时候,父亲端着一小碗年糕进来了,他没有直接给我吃,而是先放在了家里供着的祖宗牌位前,说:“长幼有序,他们吃完你才能吃。”我听完点了点头,即便再馋也不敢造次。这是我们家长久的规矩,每次蒸完年糕必须先请祖先品尝,之后,我们才敢吃。父亲这样教我,我也这样传递给孩子。
渐渐长大,老家那些熟悉的场景、物件也渐渐变得面目全非。石磨台,年久失修已经拆了;步履蹒跚的小毛驴,已经死了。取而代之的是全自动磨面机,只需要半小时,香喷喷的黄米面就全部磨好。小时候蒸年糕的土炉子变成了如今的蜂窝煤灶,不需要父亲再一直“守护”,只要掌握开锅的时间就好。小时候不让围观的规矩也被多年后我的追问所点破,其实哪有那么神秘?只不过是父亲怕我着急吃年糕会烫着或噎住罢了。
就像父亲对我的爱,怕我成长过程中受伤,立下了很多规矩,告诉我这也不行,那也不准。曾以为父亲啰嗦,太过小心,有些不耐烦,可直到我真正长大,有了自己的孩子,而父亲日渐衰老,我才逐渐明白这份爱的沉重与深沉。
今年,没有吃到父亲亲手做的黄米糕。但我知道,遗憾带来的缺失总会得到加倍弥补。如此想来,心中便充满期待,又有了五岁那年般的别样欢喜。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