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孙福洋:追求极致的领跑者
  11月24日上午,2020年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铁六局员工孙福洋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鲜花和掌声的背后,从来都是披荆斩棘、舍身忘我的付出,从来都是沉甸甸的汗水与努力结出的硕果。在孙福洋的身上,又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精彩故事?今天,我们沿着他成长的足迹,感受一下辛勤铸就丰碑的劳模风采。
  淬炼:大国工匠
  在孙福洋的工程生涯中,始终伴随着的是汗水与奋斗。2001年,作为中南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孙福洋入职中铁六局。从业19年,他全神贯注于工程事业,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奋战在祖国铁路大动脉建设第一线。从沙蔚铁路、墨左铁路、贵溪电厂专用线、铜九铁路,到京沪高铁天津西站、京秦高铁天津站、津保高铁,不管走到哪儿,在什么位置上,他都以专注坚韧的态度、刻苦踏实的精神为中铁工程人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伴随着这些工程的顺利完工,他也收获了诸多的荣誉:“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6年度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国家优质工程银奖”“北京市长城杯优质工程金奖”“感动六局十大人物”……
  经过岁月的反复打磨,孙福洋在不同的岗位上渐渐历炼得成熟,中铁人特有的坚韧、果敢、担当在他身上表现得尤其出色。2016年,孙福洋被委以重任,任中铁六局京张高铁工程总工程师。在京张高铁施工的四年中,他始终以铁路人不折不挠的钉子精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每一项工作。在几个重点工程攻坚克难得的关键期,以詹天佑等老一辈铁路人精神为榜样,发扬“5+2”、“白+黑”的精神,不辞辛劳、昼夜兼程,奋战在施工生产一线;又努力以新时代铁路工程师的创新思维打造自己的技术管理团队,实现了铁路总公司提出的“精品工程智能京张”的任务,为打造中国高铁2.0版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交通强国的世纪任务中带领团队实现了新老京张的交接更替,实现了35km/h到350km/h的跨越。
  为了合理高效推进工程,孙福洋对施工组织进行了反复推演,提出了“147”、“258”施组方案,即狠抓“一隧四站七桥”重点工程,围绕“20公里既有线、5大区间、8大关键性工程”为组织单位分别展开总体工程,实现了科学合理工期,打通了京张高铁的“任督二脉”——一是2016年开工之初为全京张的整体推进而进行了黄土店和昌平北站的改造,实现了北京北枢纽的客运分流,为整体京张工程的推进创造了条件;二是在2019年开通之前打通了昌平区及海淀区十二条规划道路,为北京北部城市发展预留了空间,为实现老京张35km/h到350km/h做出了跨越世纪和时空的贡献;为京津冀一体化城市发展贡献了力量。在艰苦卓绝的施工过程中,孙福洋带领团队展示了大国工匠苦心孤诣、心无旁骛、专注本职的卓越精神,取得了优异成绩。孙福洋荣获“京张铁路两站开通突出贡献奖”。
  创新:硬核技术
  孙福洋自入职起,对科技就有一种近乎着迷的执著。在京沪高铁五大客站之天津西站的建设中,他是整个车场施工的总工程师。他带领着技术团队,制定了四步过渡的开通方案,圆满的实现了百年津浦铁路天津西站的华丽转身。期间,他主持了京沪高铁天津西站工程技术研究和实践,参与研究了超长高架桥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建造技术,完成现代化交通枢纽客站规划建造“大型车站过渡”技术的研发,获得了2015年度中国科技进步特等奖。
  在京张高铁的建设中,他更是秉承天佑精神,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高和创新技术,特别是带领团队进行了铁路既有线施工安全管控方法的深度研究,创新开发了既有红外声光报警系统、既有线施工自动检测系统等,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精品工程智能京张”的建设起到了支撑作用。目前京张高铁顺利开通,孙福洋率领的技术团队成绩斐然,他带领团队进行了五大专业八十余项工法工艺总结和创新,已经获得各类工法、专利、科技成果三十余项,并填补了国内在既有线施工管控方面的空白。他也于2017年当选为集团公司高铁专家,于2019年当选为中国公路行业协会青年专家委员会专家。
  挑战:速度“铁刷子”
  京张高铁黄土店站、昌平北站两站过渡工程是在2016年4月初正式接到的任务,受路内外房屋拆迁问题迟迟无法全面展开,整个4-7月之间工程基本上没有实质的进展。到了8月黄土店站才进地施工,而昌平北站的一次过渡由于拆迁影响由7月15日推到8月15日后接着又推到了9月22日,影响线路铺设的几户拆迁问题仍然无法解决,这时他及时联系业主单位启动方案调整,把过渡开通推到了10月7日,而最终开通日期不变!而此时站场剩余一半以上,只有20余天的施工时间!重任摆在面前,他提出了“147”、“258”施组方案,时间占满、空间不断,危急关头,勇于亮剑!调集管理人员和设备进行增援,调集施工劳力和队伍进行会战,小小昌平北站组织了千人会战。从2016年10月至10月25日结束,一天一个样、一周大变样,工程刷新速度堪称用上了百折不摧的“铁刷子”。一直对工期质疑的使用单位也被他苦干、实干、拼命干的精神所感染、感动,称赞中铁六局不愧为一支铁军,创造了令人惊叹、令人钦佩的“加速度”。
  担当:奋斗与使命无缝对接
  疾风知劲草。在2016年10月底确保京张高铁黄土店站、昌平北站两站过渡开通的施工过程中,孙福洋几个月常驻现场,直至工程结束。为了一个方案的细节落地生根,他常常在凌晨两三点钟仍旧通过网络、微信等渠道与项目技术人员一起研讨具体方案。为解决工程滞后问题,孙福洋带领团队彻夜不眠、加班加点直到凌晨也成为常态。尤其是在两站过渡工程关键攻坚月,他一个月都没回过家,即使工地离家仅仅四十多分钟的车程。去甲方铁路局开会,孙福洋有五六次路过家附近却仍然没有回去,哪怕只是拿件换洗衣服。同事们开玩笑说:“你堪称新时代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了!”
  对孙福洋来说,工程是责任,是义务,是淬炼生命的火石,更是国家与时代赋予的使命。强烈的担当意识,工程的高度紧张,让他根本顾不上再考虑家人及家事,他的全部精力都交给了铁路站线,交给了安身立命的企业,在灵魂的更深处,他把自己交给了国家与人民。
  协调:细节决定成败
  车站开通涉及到的内外部层面的工作非常之多,内部涵盖路基、桥涵、轨道、房建、站场设施、通信、信号、信息、电力等多个专业交叉。外部需要与建设、设计、监理、以及路局建设、运输、车务、机务、工务、电务等十几家单位共同联动协作。项目既定的工作方针是内部加强团队协作,凡是有共同完成的任务,必须一起制定方案,凡是点前预备会需要汇报的内容必须汇到主体实施单位之中,凡是涉及到与外部协调问题必须主动出击提前联系。孙福洋在工程协调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力争做到万无一失,每一个环节都推演到无一疏漏,每一个时间点都在计划中千思万虑。
  暗夜灯长明,夙夜犹在公。正是因为孙福洋及所在团队殚精竭虑的付出,在工程推进中内部施工组织目标一致,外部协调顺畅给力,各项任务没有出现一处纰漏,全部圆满完成,为整个京张工程工期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孙福洋就是这样一个人,无论多少文字勾画出的只是他的一部分。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他,工程“领跑者”似乎最为合适。不管他身处何地,不管他在怎样的位置上,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这样一个原则:科技尖刀要打造到最锋利,琐碎工作要做到极致,细节要做到完美,关系要梳理到最佳。正因如此,他堪为领跑者,善为领跑者,不伐不矜,有功有能!
  (佚仁)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