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随笔
文之心,道也
李泽坤
  “文字是有个性的,它的出场,是一颗颗智慧之心的碰撞,它们簇拥而至,却又遗世独立。”
  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这段话旨在告诉人们要用文字来表达思想,且要认真对待文字,能够体会到文字背后所隐藏的生命律动。
  “道”蕴含着自然及人文界的一切。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以及文章,其内容都应包含“道”在内,即文字来表述人类感情和思想时必须有“道”,如此方是言之有物。古之李太白七言歌行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其豪迈洒脱中透露出肯定人生价值的自信;今之毛泽东慷慨激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展现出一代领袖的弘阔格局与胸怀……不论古今,“文”都有其所想传达的主题。文字包罗万千,于有形中见无形,于无形中得真知,文字是神圣的,因为其载道。老子一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最简的形态就囊括了宇宙万物之规律。
  “道”之所“文”达到与追求真善美心灵的共鸣和沟通,赋予了文字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和社会价值。诸如“四书五经”等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弥新的文字与文学,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超越了时间与空间,拥有了无限可能。文字不在纸上,而在心上。就像人们中意周国平“谈人生”、庄周“梦蝴蝶”一样,这些哲思性散文诗歌不仅仅让人陶醉于它优美的文字,而是更沉迷思考它所传达出的清新飘逸而又耐人寻味的深意,思维通过文字得以延展。文字是灵动的,文字是有气息的。“道”乃文之灵魂,当文字这种特殊的符号拥有智慧的支撑,它便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生命。“文”或可反映客观事实及社会现象,或可传达某种信息表达情感,或是人类精神的调剂品,或是净化心灵的艺术品……不论其以什么样的方式出场,总归要“有所依”。正如人类社会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关系等一切领域无不打有宇宙法则的烙印,文章文字熔铸精神的精髓才有传承的意义与价值。
  谁人讲:“大凡文字总是寂寞的。文字的寂寞来自于它的个性。文字是有个性的,它的出场,是一颗颗智慧之心的碰撞,它们簇拥而至,却又遗世独立。它们铿锵而跃,却又一气呵成。它们掷地有声,却又仪态万千。它们变幻莫测,却又始终如一。它们花开花谢,却又绿树常青。它们温驯乖巧,却又钢筋铁骨。它们微不足道,却又朗朗乾坤。文字的个性是一种寂寞的哲学,表里不一的释放,表里如一的深刻。”我常常在想,难道文字真是有“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般孤寂吗?细琢磨,这不是普通的孤寂,这可谓是一种境界,静而幽雅。静则思,思则通。在平和的环境中能更好地审视生命,平静地与自己与世界对话。心绪打开时,呈现出来的文字如行云流水般畅快,可谓有“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之雅性。所以,文字之寂乃为心之静虚,懂得的人自然心灵相通,得以慰藉。
  文之心,道也。文以载道,文道相生,因寄所托,惠风和畅,游目骋怀,信可乐也。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