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奋斗的青春不迷茫
范彩燕
  四年前的七月,我大学毕业,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是留在家人身边做一个光鲜亮丽的小白领,还是选择前往陌生的施工一线,去锻炼成长,当时“叛逆”的我最终决定到施工一线去。
  扛着相机爬上30米高的梯笼,拍摄正在施工建设的铁路;跟着青安岗群安员队伍在工地现场排查隐患,一整只鞋子踩到泥坑里;在40度的高温下快速奔走给工人们送清凉,手臂晒伤;项目部举办大型活动、迎接各项检查的时候,扛矿泉水、布置现场、做好会议记录;疫情期间,一大早赶到市场采购蔬菜食材,网上抢购防疫物资;在中秋节和其他大大小小的节日里,在食堂为聚餐做准备......在基层的那些年,什么精致、小资、都市丽人,统统不见,我常常是皮肤黝黑,满脸尘土。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的确超出了我的想象。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想象大相径庭,综合办迎来送往的杂事消磨着我的热情,新闻传播学在这里仿佛“毫无用武之地”,这一度让我觉得“虚度了青春”。苦于找寻不到自我价值的迷茫,我也开始怀疑自己,很多次都冒出了打退堂鼓的念头。
  恰巧当时南沙港铁路正处于钢桁梁柔性拱合龙的大节点上,急需对工程进展进行宣传报道,这个任务自然而然便落到了我的头上,来不及多想,我便着手准备宣传材料。
  常言道“在办公室里写不出好文章”,加上我不懂工程施工技术,为了尽可能多地收集素材,了解详细的合龙过程和细节,还原专业的准确的术语表达,我每天蹲守在现场,和架子队的同事们同吃同住,逮着人就问;这是怎么回事,那是什么技术原理;稿子写出来了又让技术员和总工核对;这样讲对不对,那样写会不会造成误解;确保可以用通俗可读的语言向读者呈现复杂的施工内容,反复多次,文章终于成形,在合龙当天及时发表在中新网、工人日报、广州日报等新闻媒体上。那时候我第一次感觉,我追求的理想又回来了,课堂上学到的新闻传播知识,在工地上也适用,一样要求我们要有发现新闻点的眼睛、认真观察的耐心、走访现场的毅力、求证事实的严谨。
  后来我继续尝试挤出时间观察和记录现场的人和事,用镜头和文字传递施工一线的声音。每个“五一”“十一”,我记录下大家忙碌奋斗的身影和事迹;记录下南沙港铁路从钢桁梁合龙、柔性拱提升合龙到全线铺轨;记录下大家合力打好疫情阻击战的暖心故事。通过采访一线人员写下了关于建设者们的付出和坚守,让很多人产生了共鸣;通过深入了解超龄清退政策下的农民工群体写的文章,在正报上刊登……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我调去机关党委宣传部助勤,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专心进行写稿、报道先进人物榜样、报道职工关心的事情,传递正能量。很多次为了赶稿子,加班到深夜,为了尽量追求完美,用词改了一遍又一遍,但我依旧乐此不疲。因为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它回报我以充实和激情,它让我认识到,每个岗位都可以发光发亮。
  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了解了工程人。专业知识的增长和大家的亲近和信任,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工程人常年漂泊在外,四海为家,但是交通便捷、祖国强大、人民幸福的背后,正是工程人坚守在最艰苦的地方,在风雨中逆流而上,我很自豪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一顶安全帽,一件冲锋衣,一台相机,一支笔,风里来雨里去,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如今的我依旧保持着热爱,相信着或许在某些地方,我们也曾照亮过他人;相信着现在努力所走的每一步,都会指引我们到达想要的未来去。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