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当好防汛大考的“答卷人”
本报评论员
  近日,河南郑州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广东浙江等地台风陆续登陆,造成汛期安全隐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已进入防汛关键期,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可以说,防汛救灾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做好防汛工作,事关企业发展前景,事关生命财产安全。这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当好防汛大考的“答卷人”,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严肃防汛纪律,让措施再细化,让责任再压实,全力做好汛期安全工作,确保各施工在建项目安全度汛。
  警钟长鸣,要筑牢“责任之堤”。随着新一轮降雨密集来袭,全国多条水域临近,甚至有可能超过警戒水位,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集团公司各地在建工程防汛工作的可靠度、坚实度。面对防汛抗灾工作到了最吃劲的阶段,我们要深刻领悟、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指示,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安全责任,始终坚持“安全高于一切”的指导思想,遵循“安全先于一切”的工作原则,对标“安全重于泰山”的工作标准。集团公司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零事故”理念,坚决落实责任制,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加强汛情监测,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有力组织抢险救灾,妥善安置受灾职工,维护好生产生活秩序,切实把确保职工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推动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全力以赴做好施工大干和防汛防洪工作,最大限度防范化解可能出现的灾害风险。
  令行禁止,要绷紧“作风之弦”。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落实新发展理念,打造新发展格局。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社会舆论关注度和人民期望值也会更高,从而要求在建项目安全生产监管的标准越来越高,容不得有半点松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以说,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在集团公司劳动竞赛大干关键节点,防洪链条上任何一个节点的疏漏,都会危及公司和项目的整体发展。因此各单位各项目面对来势汹汹的汛期灾害,要坚决做到关键时期不懈怠、不大意、不松劲,本着对企业发展负责、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树立起“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大汛期、铁制度、硬执行,严厉追究防汛制度走样变通的安全责任,严厉问责攻坚作风不严不实的双面干部,严厉制止冒险防汛和违规操作的不当行为,严厉查处跑冒滴漏和重复反弹的防汛隐患,营造高压严管的防汛氛围,全力确保安全生产大局平稳。
  踏石留印,要落实“安全之策”。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既是防汛关键期,又是劳动竞赛大干季,重要时期里越是施工大干,我们越要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以抓铁有痕的韧劲,保证防汛措施扎实落实不走样。都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暴雨、洪水、台风这类自然灾害,领导干部要发挥“引领力”,要紧盯重大灾害治理,紧盯生产关键环节,认真排查梳理自身重大防汛风险,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项、综合防汛应急演练;基层部门要发挥“执行力”,加强防汛知识宣传,对防汛预案、防汛人员、防汛物资、防汛响应等重要环节开展全程跟进,确保险情发生时反应迅速、处置得当;一线人员要发挥“战斗力”,防汛人员24小时保持通信畅通,严格执行值班制度,紧盯现场异常情况、紧盯重要时段,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事故苗头,严格落实抢险措施,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防汛抗洪是一场大考,我们要发扬“开路先锋”精神,勇于迎接一次次考验,淬炼全方位备汛防汛的责任担当、实战能力。只有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当好防汛大考的“答卷人”,才能牢牢把握防汛救灾主动权。只有筑起防汛安全的“铜墙铁壁”,才能助推各在建工程平安施工、大干无忧,进一步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