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生产经营
第03版:党群园地
第04版:文艺副刊
标题导航
|
当“铁军矛”遇上“大山盾”
上课“五分钟” 平安“一路通”
当好防汛“吹哨人”
图片新闻
拓宽“旅客地道” 提升“人心流量”
精品校区“封顶” 教育苗圃“育英”
建好“幸福暖居” 打造“民心工程”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PDF版下载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铁军矛”遇上“大山盾”
——太原公司承建宜彝高速公路新田湾隧道施工纪实
“通了!通了!新田湾隧道终于通了!”5月27日,随着隧道右洞的一声炮响,建设者们一阵欢呼雀跃,由太原公司承建的宜彝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新田湾隧道顺利贯通。作为四川省高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彝高速公路于2019年正式开工,太原公司承建的宜彝高速6标段新田湾隧道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全长2126米,采用双洞四车道设计。可以说,新田湾隧道是全线中地质最为复杂的隧道,也是决定宜彝高速建成通车的关键一环。当铁军的“建设之矛”遇到大山的“地质之盾”时,一幕幕战天斗地的拼搏大战就此上演。
打好太极功夫,“豆腐渣”里打隧道
十万大山,绵延不绝,云海翻腾,气象万千,新田湾美丽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但也为工程建设设置了重重的天然屏障。大山深处,施工场地受限、便道极为陡峭,各类材料运输尤为危险,山里气候多变,项目团队一进场,就遇到了奇特自然环境给的“下马威”。
“不能被困难击倒,我们要征服这里!”既然选择了在大山深处干工程,项目部的“开路先锋”们就从来没有怕过。然而困难才刚刚开始,新田湾隧道遇到的第一个技术难题是围岩突变,根据原有设计,III级围岩占比65.7%,V级围岩占比7.4%。然而进洞后发现,III级围岩占比降至40.9%,V级围岩占比陡然增加至29.4%,隧道初支无法发挥应有的支护作用,一时间巨大的建设压力压在了项目部的每一名建设者肩上。
“一铲挖出半米,破碎的围岩一下涌出两米,可以说走一步,退两步。”项目总工程师关军感慨地回忆到。那些破碎的围岩被大家戏称为“豆腐渣”。“就算围岩再碎,我们也要打穿它。”面对这样软绵如豆腐的地质条件,硬干蛮干是不行的,必须要发挥建设智慧,打好太极功夫。为此,项目团队多次邀请中铁西南设计院、西南交通大学相关工程技术专家深入隧道现场研讨论证施工方案,变更了施工工法,由最初的“全断面开挖方法”变成了浅埋暗挖法中的“两台阶预留核心土开挖法”,通过小导管注浆,运用“太极功夫”里忽刚忽柔、刚柔并济的理念,将破碎的围岩凝结成一块,再进行开挖,初期支护及时封闭成环,仰拱二衬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有效地保证了隧道结构强度。
“我们不仅要制订最优的施工组织设计,更要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把进度抢上去!”为了缓中求速,稳中求进,项目部全体参战人员斗志昂扬,勇做施工“急先锋”,施工最高峰时,两个方向,四个工点,同时调度20多台机械设备,200多名工人进行施工,充分发挥了太极功夫中辗转腾挪、式快劲刚的行进节奏,确保工期进度稳步推进,多次在业主单位的检查评比中斩获佳绩。
下好绣花功夫,“水帘洞”中保安全
“那时候,我们刚刚解决完一个问题,下一个问题又接踵而至。”刚解决了“豆腐渣”里打隧道的问题,涌水的“水帘洞”又成了摆在大家伙面前的新问题。由于新田湾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溶腔发达,部分地段每小时涌水量可达2000立方米,一昼夜甚至可以注满12个标准的游泳池,于是工友们编了个顺口溜,“晴天冒小溪,小雨发大水,大雨发洪水”。如何有效防治突水突泥,就成了隧道安全施工的“头号任务”。
“进尺在洞内,功夫在洞外”。面对涌水问题,项目部下好“绣花功夫”,确定了“以堵为主、以排为辅”的方案,加强涌水处注浆,减少洞内水量;加强涌水疏导,利用水沟电缆槽进行导排,像缝补针脚一样,该密时密,该疏时疏,确保堵排结合,疏密有序。同时加大了围岩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防止围岩变形和溜塌,确保了后续的施工安全。
不仅在施工上走好每一个“针脚”,项目部还织密管理网,构建一套“一竿子插到底”的安全管理体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每天通过微信工作群,第一时间发布安全提醒、施工指南,提前对影响隧道施工安全的病灶进行“把脉会诊”,让每一名作业人员带着问题、想着答案工作;在每周的生产例会上,安质部带领大家着重讨论本周内暴露出的安全问题,对安全卡控重点进行动态调整,保证施工平稳、高效推进。
“瓦斯浓度正常,注意观察现场。”项目部下大力气织密隧道施工生产的安全网,进一步完善了施工现场的监控系统和气体监测系统,全天候实时监控隧道施工情况和有害气体浓度。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更是严格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测量、强支护”原则,匠心绣花一般地有序开展隧道加固、支护,做到快速封闭、衬砌到位,以“岩变我不变”的稳健姿态应对各种复杂状况,顺利地穿越了“水帘洞”。
践行为民功夫,“红党旗”下守初心
建好一个工程,造福一方民众,共建一方和谐。完成项目不只是完成施工,更要践行为民功夫,履行央企责任、回报社会民生。2019年6月17日深夜,临近筠连县的长宁县突发6.0级地震,刚刚进场准备施工的项目团队还来不及喘口气,就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预案,主动与地方政府对接,鲜红的党旗第一时间插在了转移群众的队伍中,中铁六局的“铁军”形象在当地群众心里扎下了根。
2020年5月20日,筠连县南部发生了一起矿山塌方事件,1人被困,现场缺乏大型机械。得到消息之后,项目党支部率先扛起“救援旗帜”,迅速调集施工机械挺进事故现场,大型机械外围开挖,救援人员搜索被困人员,经过三个小时的不懈努力,被困人员被顺利救出。“感谢中铁六局,感谢你们救我一命……”被援救百姓紧紧攥着救援人员的手,泪流满面。
如何让大山深处的老百姓走上脱贫致富,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大课题。为了通过工程建设改善百姓生活,项目党支部组织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捐资助学,支持贫困学生上学,帮助当地农户修缮房屋,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心。“我们知道建设者们是给我们修路的,我们必须要支持他们。”当地百姓纷纷为项目部施工建设亮起了“民心绿灯”,于是临时占地、征地拆迁进行得十分顺利,隧道施工蹄疾步稳,不断加速。
此外,项目党支部注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严从细加强绿色施工,为党员划定“生态责任田”,扛起生态责任,开展“防治污染,绿美宜彝”主题党日活动,引导项目党支部成员践行绿色施工,通过建设三级沉淀池、治理扬尘、覆盖裸土、垃圾分类等手段,守住一份绿色给当地生态环境,更守住了一份红色初心给每一位建设者和老百姓。
回想一路走来的建设岁月,每一名建设者都感慨万千,当“铁军矛”遇上“大山盾”,我们一路相伴,跋山涉水,建设不息,苦乐相随,荣耀与共。当新田湾隧道顺利贯通的那一刻,金灿灿的阳光穿破了幽暗的岁月,照亮了每一个人胸腔里那颗勇敢的心。大家深知,宜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四川和云南两省高速公路网络,强化四川与滇中及东盟的联系,对培育川南经济增长极,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一切拼搏,念念不忘;勇往直前,皆为序章;建设征程,乘风破浪!。
(闫文飞 杨瑞杰)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