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生活百味
匠心无声
杜宏梁
  前阵子在微博上看到,山东聊城有一位名叫阿木爷爷的木匠,通过榫卯技术制作了很多有趣的木制品,被网友称为“当代鲁班”。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对木匠一词并不陌生,因为村里也曾经有个哑巴木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记忆。
  只知道哑巴姓张,原来还有名字,时间久了,村里人也就忘了他的姓名,都只叫他老张,每次别人远远地叫他,他就挥手挠头,笑眯眯地比划着回应。据说他小时候生病发烧,得了脑膜炎,病愈之后就成了哑巴,哑巴原来有一个哥哥,后来得病去世了,哥哥去世后,他就独自一个人生活,村干部张罗了几次给他说亲,希望他老了有个照应,都被他拒绝了。哑巴身形削瘦,但是精神矍铄,衣着也很干净,不管春夏秋冬,头顶都戴着一顶黑色的毛线帽子。干活时,脖子上会搭着一条白色毛巾,毛巾已经很旧了,有一头已经破了两个洞,做木工时累了时,他便会用毛巾擦拭额头上的汗珠。
  命运给他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为他打开了一扇窗,疾病收走了他的语言能力,生活却赐给了他一双巧夺天工的手,一双让树木“死而复生”的手。树的生命在工人的锯子下逝去,又在他手中的锯子里涅槃重生。一扇窗户,他能在上面雕出灵动的喜鹊,让阳光在清晨从喜鹊的影子里映入房间;一张椅子,他能在上面刻出生动的牡丹,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增加几分美趣。他甚至能化腐朽为神奇,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裂纹在他的凿子下成了鲤鱼划出的水波,节疤被他修饰后成了蝴蝶翅膀上的斑纹,他总能想到其他木匠想不到的新意,在传统的样式上加入一点自己的想法,或许是因为他不需要与世界对话,有更多的心去体察生活的美。所以先前乡里嫁娶盖房,需要做木工活时,只要老张得空,大家都想请他上门。
  老张做活时从来不挑木材,雇主家给什么木材,他都能把家具做成雇主家满意的模样。偶然有幸,年少时与他有过几次接触,只见他端起墨斗,打开黑色的匣子,从里面扯出墨线,在木材一端固定好,半俯下身子,低头往木头另一边斜瞄一眼,手指拈起墨线,只听见“噗”的一声,干黄的木板上就出现了一条黑色的线,然后他从工具箱里掏出锯子和斧头,沿着黑线开始打磨木料的外形。待外形平整后,便是精修,老张拿出刨子,勾起硬瘦的身子,快速往前推,在刨子与木板的摩擦声中,卷起一堆堆雪白的刨花,洋洋洒洒地落了一地。裁板、打孔、敲钉、拼接,一气呵成,不曾有一丝拖泥带水,隔了很远,也能听到他铿锵有力的敲打声。一般的家具打制完后都会上漆,但老张打的衣柜从不上漆,他嫌气味难闻,油漆剥落之后也难看,他只在表面涂一层薄薄的防蛀虫的油,衣服放到里面,都是杉木的自然香味,沁人心脾,很是舒服。
  当其他木匠开始借助电用工具做活时,老张依然背着自己的工具箱游走在乡间,人们劝他去买个电锯盘,说能提高效率,他总是摇摇头,指手画脚地拍着自己工具箱里的东西,似乎告诉别人自己干活很利索,但这也是实况,因为老家是按天给木匠算工钱,不少木匠上午和下午都有停下来喝茶,吃点心的规矩,但老张从不耽搁时间,渴了就端起自己的茶缸喝口水,偶有饭后休息一下的时间,也不闲逛,只是与雇主家的小孩子玩在一起,老张很喜欢逗小孩子开心,会给小孩子做一些小玩具,木头的小手枪,陀螺,木剑,所以孩子们都喜欢和他亲近。由于手艺精湛,又不偷懒,往往别的木匠两天才能干完的活,他一天就能干完,有时候别人笑他傻,说他太实在,明明可以多拿工钱,非要这般耿直,他却不以为意,依旧是笑呵呵地回应着。
  每次做完活,他都把地上的废料堆得整整齐齐,把地打扫干净,将刨花、木屑、树皮用蛇皮袋装好,放到雇主家的某个角落里,就像整理自己家一样。离开雇主家之前,会从箱子里拿出一块黑色的磨刀石,打上一盆凉水,坐在门前小心翼翼地打磨着斧头,在水与石头的滋润下,斧头变得银白而锋利,接着用锉刀来回地挫动着锯子的每一个锯齿,然后从箱子里取一块棉布,将所有打磨好的工具擦拭干净,慢慢地放回工具箱,仿佛是珍藏的宝贝一般。有人提醒他换一套新的工具时,他就比划着告诉别人,这是师父传给他的,几十年过去了,他师父早已去世,这些工具却依然保养得很好,就像他当年亲手接过时的样子。
  老张已经在去年冬天去世了,墓地安葬在离他师父不远的山脚下。现在村里人买家具时也图方便,直接从家具店买机器制作的,很少请木匠打制。清明回家,母亲发现过年买的凳子已经有些摇晃了,于是不经意间提了一嘴:“还是张木匠打的凳子结实,坐了十多年,依旧很牢靠。”我才下意识地记起这代手艺匠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也许他制作的家具在多年后的某一天也会渐渐腐烂,但家具里那颗匠心,却会被新的手艺人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