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主要工作回顾
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有以下两个特点:
生产经营稳中有为,资产质量稳健向好。
过去一年,企业各项重点工作平稳有序、扎实推进:
(一)压实区域经营责任,市场开发再攀新高。
(二)加强生产组织策划,工程建设再创佳绩。
(三)提升降本增效能力,经济质量再上台阶。
(四)强化风险管控措施,和谐稳定再添助力。
(五)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创新发展再蓄动能。 二、“十三五”的主要成就及“十四五”的形势任务
(一)“十三五”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全局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股份公司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做强做优做大中铁六局”的战略目标,全面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企业整体呈现良好态势,稳步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
回顾和总结“十三五”的工作,企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整体呈现
“发展规模持续攀升、工程建设亮点纷呈、改革步伐不断加快、提质增效纵深推进、发展环境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二)“十四五”的形势与任务分析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困难与希望接替承续,机遇与挑战并存同行。“十四五”期间,是集团公司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胜阶段,也是实现由“承包商”向“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综合来看,机遇仍然大于挑战,我们必须抢抓国家稳固基础设施投资的历史机遇,坚持以
“围绕一条主线、聚焦六大目标、实现八个突破”的“168”总体战略为统领,瞄准目标值,找准增长极,集聚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蓄势发力。
三、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也是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集团公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股份公司各项工作部署,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紧扣“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以“168”总体战略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化“六大系统”工作,推进“七大任务”落实,持续改善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坚定不移推进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根据总体要求,集团公司2021年主要奋斗目标是:
1.确保完成新签合同额XXXX亿元;
2.确保完成企业营业收入XXX亿元;
3.确保归属母公司净利润X亿元;
4.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安全稳定,质量创优,环保达标;
5.确保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
6.确保企业信誉和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
结合“十四五”面临的形势任务及新一年总体要求、奋斗目标,我们必须重点抓好“七项工作”,提升“七种能力”,积蓄创新动能,培育竞争优势,以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一)加强经营建设,提升市场开发能力。市场是企业生存的沃土,经营能力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力,我们必须聚焦经营建设,重点提升属地经营、产业延伸、资源保障能力,积极开拓有效益的项目、有信誉的市场。一是持续织密经营网络。经营系统要聚焦市场热点区域、重点区域、优势区域和潜力区域,聚焦大客户、重点客户和潜在客户,逐步调整区域指挥部管辖范围,全面整合区域指挥部、工程公司的区域经营资源,持续完善营销网络布局。区域指挥部要找准区域发展定位,研究市场政策走向,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指导工程公司在主责区域进行市场开发和城市经营,进一步延伸市场触角,扩大“朋友圈”。工程公司要坚持属地化发展,合理调整业务结构,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口碑,有效积累属地市场资源和人脉资源,深度挖掘优势区域营销潜能,确保有稳定的“根据地”“基本盘”。二是科学优化板块布局。铁路市场要加强国家铁路、二级市场和地方铁路经营,坚持选择优势标段,确保核心市场份额应揽尽揽。路外市场要深化“城市经营”理念,重点强化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国家战略经济圈、城市圈的经营布局,加大自主经营及“大项目”承揽力度,建立稳定可靠的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拓展新领域、夯实新地域、突破新产业,持续做强“基建+”专业优势、丰富产品结构。海外市场要紧跟股份公司“一体两翼N驱”发展布局,立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别,以新兴经济体及中等发达以上国别为开发重点,适度进入非洲和拉美市场;依托传统优势板块,积极拓展水务、环保及绿色能源等施工领域,重点强化高端经营,探索打造“投、建、营”一体化项目运作模式。三是积极拓展投资业务。要坚持“自投与跟投并重,效益和规模同增”原则,树立“小投资撬动大市场”理念,有序拓展投资经营的范围和规模,选择效益预期较好的项目加大经营力度,推动企业向效益更优发展。要加大自主投资力度,推动企业从单一的施工承包商向投融资、建设、运营和资产管理商转型发展,实现利润多元增长;加大市场信息挖掘力度,通过投资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密切关系,实现市场的开拓和占领;加大合作与融资两个平台建设力度,实现资源有效积聚和整合;加大投资模式创新力度,提升投资经营创造项目能力,实现市场及领域新突破;加大投资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及过程审计监管力度,实现严控项目风险、确保决策目标,坚定走稳投资业务可持续发展之路。四是重点强化要素支撑。要全面统筹经营要素建设,健全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供给”保障机制,加大对人才优选、业务培训、取证激励的政策扶持,加强工程、创优、科技和企业评先评级等业绩的创造积累与档案归集,并持续关注各行业监管平台的政策动向和市场需求,加快完善“十配套”相关工作,确保既能满足投标需求,又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要逐步调整企业资质建设方向,探索优化集团本部及各子公司资质资源,加快筹划爆破资质升级和压力管道等空白资质的完善升级,切实助力市场经营。
(二)加强系统思维,提升战略引领能力。战略是企业的行动指南,而系统思维则是企业凝聚发展共识、催生改革动力的关键,我们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灵活运用系统方法,切实推动系统工作融入企业战略中心,引领企业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一是推进体系建设升级。要坚持镜头不换、目标不变,持续强基固本,一以贯之地建强“四大体系”、强化“六大建设”,同时更加注重治理体系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努力做到“四个结合”:把长远制度建设同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整体推进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把试点探路同推动改革创新结合起来,把破解体制机制顽疾同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结合起来。要针对掣肘企业发展的症结,优化管理架构和流程,激活创新人力资源,探索新产业、新市场、新业务,持续推进产品升级、技术升级、模式升级、文化升级,不断赋予“四大体系”“六大建设”新的内涵,持续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二是强化“六大系统”管控。要围绕“十四五”战略和2021年工作,推动“六大系统”工作延续开展、重点突破,破解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要谋划好企业未来的发展结构,确保核心业务定位清晰、业务战略选择得当;深入推进内部改革,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对工程公司发展规划、区域布局、资源配置等进行战略性顶层设计,重点在配套制度、创造条件、纵深督导上给予支持;推广应用区域项目集约化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从规范使用社会化用工等方面入手,有效统筹各类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努力推进“两金”的源头管控,加快收尾项目债权清理销号,系统开展“两非两资”剥离处置工作,持续提升企业系统管理效能。三是激发三级公司活力。要牢牢把握股份公司改革重点方向,聚焦激活三级公司潜能攻坚改革,持续推动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提升,积蓄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加快释放三级公司滚动经营活力,在强化区域指挥部主体责任的同时,积极培育综合公司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和区域化发展优势,努力推进专业公司向价值链上下游延伸;深度挖掘三级公司提能创效潜力,突出成本管理主体地位,在强化抓生产管理责任的同时,深化既有项目成本管理和亏损项目专项治理,全面提升抓成本效益管控的能力。四是拓展分析问题维度。要科学掌握企业管理的一般规律,用联系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对标系统先进单位,企业在发展规模、产值转化、科技创新、风险防控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但这都是企业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阶段性问题,也是各兄弟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改革的手段来逐步解决,需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提振发展企业的信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系统思维综合施治。
(三)加强成本管理,提升盈利创效能力。经济属性是企业的第一属性,降本增效是管理的永恒课题,我们必须强化成本管理理念,落实“两利四率”指标体系,持续增效、盘活、减负、做实,实现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盈利创效能力的提升。一是停“空转”,向两台协同要效益。要在宏微观成本、前后台管控上双向发力,出台宏微观成本管理责任矩阵和“四套”基本成本管理流程,构建起“集团公司抓监管和顶层设计、三级公司抓主控和监督评价、工程项目抓执行和具体优化”的成本管理体系,重点解决管理关系混乱、效率低下、两台空转等系统问题,进一步减少各类重复审批、报备和留痕事项,放大后台管控效率。做强工程公司,关键是要优化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严格落实项目“三定”原则,确保年内非生产性支出同比压减XX%以上。要坚持以成本管理为主线开展项目策划,建立“6953”项目全周期全要素策划管控机制,做实做细做深“一策划、两预控”,探索实施项目经理公开竞聘、大标段分包、控制性工序作业队班组承包、模拟股权分配等新的生产组织模式,强化法人对项目的资源配置作用和协调功能,为项目经理落实成本管理第一责任进行合理赋权,充分发挥宏观成本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提升微观成本管理的创优创效能力。二是强“筋骨”,向源头管理要效益。要注重经营源头创利,通过多承揽高质量的项目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坚持“标前策划、标前算赢”原则,科学谋划无成本利润,积极对接地方政府、业主、设计单位核心需求,提供策划、商务、政研一揽子解决方案,多选优选大项目、好项目、含金量高的项目,为项目创效奠定源头基础;注重索赔源头增收,建设两级工经专家团队,构建全周期策划、全专业参与、全层级协同、全环节督导的二次经营管理体系,提升索赔创效综合能力,聚焦“两额两率”,以扩大收入和增加盈利为前提做好变更索赔,通过二次经营持续放大项目收入;注重双清源头变现,通过明确投标底线、规范项目评审等事前管控手段严控“两金”增量,通过开展“常专结合、突出重点”的双清工作压降“两金”存量,持续激活企业沉淀资产,加快资金回流,确保“两金”增幅低于收入增幅,提升资产变现创效能力;注重收尾源头聚效,坚持“收尾管理不等于收尾阶段管理”,强化项目经理对项目收尾管理的“终身制”责任,强化“五量”台账的日常做实做细,注重索赔证据链闭合,快速清理影响收尾销号的关键性障碍,防止收尾成本无序增加、吞噬项目效益。三是甩“包袱”,向根治亏损要效益。要聚焦项目管理粗放、成本失控、效益流失三大问题,集中开展亏损企业、亏损项目专项治理,坚持把脉问诊摸清底数、辨证施策分类治理:对长期亏损僵化、占用财务资源却不创造现金流和利润的项目进行穿透式管理,必要时坚决“断腕”出清;对“三违三超”问题突出的,综合运用专项整治、专人包保、专门监督、专题审计等方式堵住“失血”源头,要强化督导帮扶工作,提高质量成本管理意识,减少质量缺陷整治成本,规范分包“月结算、季清算、工完封账”工作,避免分包结算久拖不清造成成本增加,从策划顶层设计入手严控大小临建设标准,严禁大小临奢华建设,杜绝“跑冒滴漏”;对阶段性过程性亏损的,进行政策、人才、资金定点帮扶,通过“输血”重拾发展信心。要积极营造“盈利光荣、亏损可耻”的成本管理文化,着力解决“新官不理旧账”的突出问题,综合运用审计监督和考核激励手段,对严重偏离预期、形成责任亏损的项目严肃追责问责,对先天亏损项目实现止亏增盈的坚决予以奖励,切实形成“有亏必审、有责必究、有功必奖”的激励导向。四是压“虚耗”,向管理提升要效益。要突出价值创造导向,持续降低管理“虚耗”,用管理效率的提升促进管理效益的放大。要进一步选优配优生产要素,抓好物资供应平台化、施工作业机械化、劳务资源专业化建设,开展“两非两资”剥离处置,深化成本要素分析,提高资源投入产出效率。要强化资金平衡,在做好重点项目前期资金策划的基础上,持续跟进项目资金状况,加强项目全周期资金监管,认真分析项目资金缺口成因,分类施策做好资金帮扶计划,确保项目均衡生产,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用。要重塑以价值创造和投入产出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差异化的薪酬管理体系和以贡献为导向的工资总额分配机制,用好考核“指挥棒”,对效益突出、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人员予以重奖激励,对捅娄子、出乱子、不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责任人予以依规依法惩处,树立起奖惩分明、正本清源、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
(四)加强施组策划,提升均衡生产能力。生产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来源,企业要想基业长青,必须着力提高均衡生产的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企业具备稳定的产出能力,关键要通过强化施组策划质量来提升生产组织效能。一是强化项目前期策划。要持续加大项目前期策划的深度、精度和准度,统筹开展全方位、全周期、全过程、全要素策划,切实做到以策划保质量、保安全、保成本。针对10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急难险重的特殊项目及集团公司认为有必要的项目,应由集团公司组织前期策划,并坚持对项目管理策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定期督导和预警纠偏;由区域指挥部及管理稽查队进行日常督导服务,进一步前移生产指挥系统,强化后台服务指导功能;由子分公司进行过程盯控、纠偏、考核,切实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二是强化施工组织管理。要坚持强化集团化生产管理格局,全面增强两级领导区域负责、项目包保和业务系统垂直管控能力,进一步明确指挥部、代局指的责权利划分。要加强现场生产组织,突出核心竞争优势,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计划和节点工期要求,持续加强项目安全质量、工期进度、生态环保管控,科学调度生产资源,全力消除各种不良行为,确保关键节点如期兑现和安全高质量开通;高度重视总承包项目、股份公司投资项目等各类信用评价,协调处理好信用评价结果与资源投入产出的关系,坚决杜绝因不良行为影响项目投标、工程承揽和内部任务分配。三是强化技术管理支撑。要深入开展“项目管理提升年”活动,重点强化项目管理体系,狠抓前期策划、施组方案、协作队伍管理、合同管理、成本控制、二次经营等一揽子项目管理要点,严肃风险源头的预防和管控,严格策划成果的落实和执行。今年,要在“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上下功夫,切实发挥技术管理先导作用,努力实现向“一流方案、一流工艺、一流工装”要效益目标。要彻底扭转施工组织设计管理流于形式的局面,改变编制质量不高,关键环节、重点不突出,工程重难点的施工措施不细,比选和评审不深入等问题;精准策划在建项目资源配置,编制单元化配置指导意见,形成标准的单元化工、料、机配置方案,确保施组资源配置最优;持续关注工程设计重大变更、主要施工方法和资源配置重大调整、施工环境重大改变等情况,切实推动施工组织管理动态优化,实现由被动调整变为主动控制。四是强化技术创新应用。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四新”技术应用,不断提高技术保障及创新能力,达到加快施工进度、保障安全质量、促进节支增效的目标。要重点面向施工生产一线,加强复杂地质隧道、大跨径复杂结构桥梁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强铁路营业线、涉铁工程等核心技术研发,持续加大追赶型、实用型技术研究,提高成果转化应用能力;重点推动信息化、机械化、智能化技术在关键工序上的应用,提升重大危险源监测、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预警监控能力;重点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信息贯通工程,提升信息统计分析能力,实现各业务系统、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形成产业化、数字化服务能力。
(五)加强风险管控,提升应对处置能力。风险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企业要想稳健发展,必须苦练内功夯实基础管理,全面提升防范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本质安全环境。一是强化疫情风险管控。要严守常态化疫情防控底线,严格落实属地疫情防控要求,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和放松心态,切实将抓好疫情防控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首要前提,全力保障职民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坚持抓好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项目疫情防控,既要突出做好超前管控,也要统筹兼顾生产经营,全力巩固来之不易的抗疫复产成果。要提前统筹节后复工复产的各项工作,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早准备。二是强化施工风险管控。要系统落实股份公司新时期安全生产“2468”管理要点,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要全面强化“管”“监”责任,合理界定组织指挥、技术保障、资源调配、安质监督的职能定位;重点加强长大隧道、铁路营业线、地铁等高风险项目的安全管控,加大防护人员和安全经费投入,强化领导包保、现场跟班等措施;坚持狠抓生产工序控制,努力消除质量通病,加快推动红线管理模式向各板块延伸;系统提升工程质量,大力推进绿色环保施工,努力争创鲁班奖、詹天佑奖、国优工程奖及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奖项。三是强化经济风险管控。要持续推进产融结合,稳妥实施资产证券化、应收账款保理等融资手段,合理控制负债端供应链金融规模,防范刚性兑付风险;加强债务管控,认真落实民营企业债务清理和农民工工资支付规定,切实防范债务风险;持续改善企业资产结构,确保资产负债率稳健可控;严格执行投资预算刚性管理,完善投资项目论证评估、风险预警和化解机制,严守负面清单,远离投资红线,坚决杜绝超越企业财务能力的投资行为;加强表外投资、参股投资、联合投资项目的履约管理,防范投资超概、融资落空和管理失控风险。四是强化合规风险管控。要充分发挥法律合规、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等专业体系的协同作用,持续完善多位一体的“大监督”格局,形成多系统参与、全流程覆盖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要强化法商融合意识,深化境内外合规体系建设,聚焦一类投标项目、投资项目、境外项目等重点领域开展商业管理合规风险防控,突出事前控制,开展全员普法,提高诉讼案件压减创效能力;抓实抓牢重点项目审计、亏损治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关键环节,努力规范经济运行、堵塞管理漏洞,切实发挥审计控风险提效益职能;持续强化纪检监察工作的纠偏导正和监督震慑作用,重点突出亏损单位、亏损项目的治理督导,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人才驱动能力。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我们必须把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储备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推进“人才强企”战略。一是强化领导班子建设。要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把国企领导干部“20字”标准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中,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领导干部队伍。要坚持以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约束,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履行好“两个责任”,不断强化“高举旗帜、维护核心”的政治担当;持续提升领导班子学习力、执行力和战斗力,切实提高运用系统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强化“强企兴企、不辱使命”的历史担当;牢固树立依法治企、创新发展、诚信经营的责任意识,在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方面勇于真抓实干,不断强化“模范带头、雷厉风行”的责任担当。二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要选好、用好、管好各级干部,着力建设一支“精于把握大势、善于开拓创新、长于科学管理、敢于挑战攻坚、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要按照差异化引进人才的原则,加大“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和优秀社会人才引进比重,重点接收一批房建、隧道、桥梁等专业具有执业资格的业务骨干,从源头上保证人才的专业和层次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继续实施“80、90”工程和“优秀年轻干部专项培养计划”,密切关注“十年期”“五年期”人才思想动态,留住、用好既有的高素质人才,并敢于培养起用年轻人才,放到急难险重等艰苦环境和关键岗位历练;坚持以“六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项目经理职业化进程,引导高端专家发挥技术优势和引领作用,激励高技能领军人才创新创效,并充分利用网络大学远程教育平台,全面强化技术、投融资、运营、风控等专业团队建设,切实推动“全员提素”。三是强化薪酬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激励有效、分类分层的差异化考核机制,树立鲜明激励导向和价值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要研究扩大对区域指挥部、经营分公司承揽任务数量、质量等经营指标,对三级公司、项目部净利润、资金上缴等经济指标的考核权重,突出效益和价值导向,适当拉开单位之间、领导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制定针对性的考核措施,对未能履职尽责的单位及个人,特别是造成经营风险、发生效益流失、损坏企业信誉的,必须严格按规定处罚追责;实行经济奖惩、政治奖惩、道德奖惩并重,该奖就奖、该罚就罚、不打折扣,要从速从快、及时到位。
(七)加强民主管理,提升共建共享能力。广大职工是助推企业发展的生力军和原动力,企业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职工群众的辛勤付出,我们必须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职工”的办企理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企业的治理格局。一是持续深化民主管理。要推动民主管理与企业管理、法人治理、决策监督、党风廉政建设有机融合,进一步扩大在财务管理、安全生产、物资采购、重大投融资、干部管理、纪检监察等方面的民主管理范围,努力构建企业与职工命运共同体。要发挥职工代表闭会期间参与民主管理的监督作用,实现职工参政议政常态化,使企业重大决策问题、生产经营管理重要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问题等事项,能够及时接受职工民主监督。二是全面推进品牌创誉。要借鉴标杆企业的先进品牌理念,不断丰富完善六局的品牌文化体系,塑根铸魂、厚植优势,凝聚企业发展奋进合力。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全方位、多层次做好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充分利用“一报一网一微”媒体融合平台,讲好企业改革发展故事,凝练打造一批六局文化标识,擦亮“铁路战场王牌军”“地下空间旗舰队”等特色品牌,提升企业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聚焦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充分发挥各级工团组织作用,深入开展劳动竞赛、青年创新创效等活动,选树培育一批立得住、叫得响、过得硬的“劳模工匠”“青年标兵”等身边典型榜样,进一步激发全员干事创业激情。三是着力提升民生福祉。要坚持为职工谋福祉、办好事,提升职工主体地位,让职工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荣誉感。要注重保障职工待遇,重点关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五险一金”按期缴纳、福利待遇合理分配等事项,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力开展“幸福之家”创建、“三让三不让”温暖工程、健康关爱计划等活动,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帮困和企业年金制度,关心职工的家庭和谐、子女教育等问题,及时为职工解决燃眉之急和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