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随笔
行道树
杜宏梁
  行道树就像行人的朋友,给人的不仅仅是陪伴,还有无言的慰藉,无声的温暖,不露痕迹的荫庇。因为默守,而成最深的长情。
  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会不自觉地留点记忆空间来储存行道树的容貌,因为这种都市里隐藏的风景,往往浓缩着一个城市最原始的味道,它们承载了一个城市新旧变化的故事,也保留了一代代人归去来兮的深厚感情。
  南方的行道树,多是常绿阔叶林中的宠儿,春天能看到一路繁花似锦,夏天能感到一路绿荫凉意。树多的城市,常被认为是宜居的地方。在我看来,除了树能让空气清新,也因为它们经年累月地和行人擦肩而过,行道树感染了人的温度,虽然沉默,但不冷漠;虽然无言,但却有心。豫章之地的行道树有很多是樟树,这种树夏焦黄、冬不落叶,而樟树特殊的气息会在风中漾入我们的嗅觉,即使不抬头,也可以感知自己是在它们的庇护下安然前行。求学生涯中,经常晚上一人从双港路走过,脚底踏着夜色,除了风声,就是樟树的影子,它们静静地从路的这头目送我到路的那头。路灯本已稀朗,这些樟树似乎不忍见一人寂寞前行,总是趁着微风游弋的时候动一下叶子,多漏点光芒给我。樟树浓郁的药味若隐若现,使我能聆听到内心的宁静,驱散了黑暗和未知前途带来的恐惧,让我感知真实的存在,而不是行走在虚无的世界。这是一种温暖的气息,人的心一旦孤独了,就容易感知寒冷,因为有行道树的存在,街道不再凄清,灯火不致于阑珊,往前走的路也不感到荒芜。
  行道树是离乡的游子,它们的故乡不在城市,但它们的根须却深扎在城市,用枝叶去拂开扬尘,用葱茏去淡化噪音。每一棵树都有灵魂。他们从群鸟争鸣的丛林走入人来人往的城市,从宁静清闲的山野走进喧嚣热闹的街区,为一个城市带来春天的花香,夏天的阴凉。每一棵行道树,都是远离故土到都市仰望星空的平凡孩子,只身前往一个陌生的地方,与其他同样来自五湖四海的树木建立起朋友关系,惺惺相惜,为城市的每一条道路留下属于自己的颜色。它们承受了生命中所有的凄风苦雨,所有的天寒地冻,但是遇到行人后,依然是最青翠生机的颜色;遇到亲人后,依然是最温馨怡人的笑容,它们的笑,是苦难里开出的花,这种花朵,不会在秋天凋零,因为花蕊中是对生活无限的热情,对梦想不懈的执着,是对“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的坚守。
  我第一次看到以松树为行道树是在北京,松树虽然不算稀奇,但是在城市道路两侧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却是少见。偶遇是在冬至后的第四天,路过天安门的时候,我不经意抬头间,看见挺立着一排不算特别高大的松树,苍翠的松针抖落了一地的寒风,褐色的枝干上是鳞片一样的肌肤,这是北风呼吸后留下的念想。恰逢日薄西山,在橙红色的阳光下,那份独特的葱绿显得更加精神。松树对面,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松树、夕阳、纪念碑,三种景物刚好交织在一条视野线上。道路旁不常见的松树,它的存在早已超越了自身美化环境的功能,如果要用一种树语来解读它们,或许最合适的文字就是纪念碑正面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华民族的精神,雕刻在这座耸入云霄的丰碑中,中华民族的精神,也记录在松树凌霜傲寒的气节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长青的松树总是默默地注视着英雄的遗风,提醒着今天的我们,华夏山河中的每一寸绿色,都是当年无数英雄用生命换来的。一处让人心旷神怡的风景,可能会在斗转星移中消逝,但风景中留下的先人精神却会在沧海桑田中薪火相传,成为永恒的印记。
  每一棵行道树,都有自己的故事。雨落时,为行人遮住蒙蒙细雨,日出后,给行人带来一席荫蔽。一个城市,因为有行道树的呵护,因为有行道树一样的人的守护,才有更多的善意与温度。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