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思辨”人生
刘栋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于人生的意义,生活与事业就不会失序,更不会陷于盲目与混乱。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同志的这番话,深刻地道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无穷妙趣,也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把握的精要之处——实事求是以及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方法。以此为基准,我们对党的思想路线内涵会认识得更深刻,更自觉,更丰富。
  唯实的实质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上”和“书”是要听要读的,但必须要与实际相结合。不顾实情,一味地去“唯”,就会陷入教条主义的泥坑,甚至在工作中变成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弄虚作假,拉花架子,追求轰动效应。这势必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甚至会给党的事业带来危害和损失。尤其是在前无古人的现代化建设中,我们面临着各种新的课题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如果我们放弃唯实,就等于放弃了党的思想路线,就会在一系列的工作探索中造成不应有的失误。因此,是否唯实,亦即是否坚持辩证唯物论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世界观问题,也是衡量是否有着坚强党性的鲜明标志之一。
  唯实的目的,根本在于求是,在于探索研究和掌握运用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果认为只要唯实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那就失去了唯实的本义,就会滑向机械唯物主义。任何事物都有着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对立统一的特性,只有在唯实的基础上,坚持辩证的观点,在交换中丰富,在比较中鉴别,在反复中完善,才是真正的唯实。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坚持这一统一体,我们才能有科学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及主观能动性,也才能真正地丰富做成事的艺术和提高做好事的水平。
  要坚持唯实,要做好交换、比较、反复,陈云同志明确地指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相信和依靠群众。因为唯实和交换、比较、反复,都是放在实践中进行的,而群众则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求是的主体。走群众路线,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一条重要通衢。有小学生的态度,有到群众中去的决心,才有可能获得真知灼见。调查研究,兼听多思,扩大唯实的覆盖面和可靠性,丰富交换、比较、反复的角度和层次;沉到基层,亲自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以,相信和依靠群众,既是一个思想方法,也是一个基本立场。
  陈云同志从哲学的高度所讲的“十六字”,对实事求是的阐述精当准确,内容深邃,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乃至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也深深地感受到,对实事求是背离则遭挫趋衰,遵循则昌隆兴盛。过去的历史如此,今天和未来亦然。我们应当响应时代的呼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伟大殿堂中,认真修学,将会终生得益于斯,在客观规律的运动和事物发展的复杂过程中,做到自觉地认识,自如地驾驭。
  身处一个伟大的复兴时代,我们能够看到高铁、天眼、特高压、核聚变、5G、物联网等等高科技的重要,更应该看到,哲学是知识的来宗,它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生长一切可能的精神土壤。秉持这一理念,所有发展就具备了明确的方向,深入这一理念,对待事物就有了明晰的认知与果决的判断。如此,人生可“思辨”,可走在客观理性之路上。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