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读书笔记
诗中情
——品读余光中先生诗作有感
  付志宁
  当雪松松散散落了一天,月色倾泻,再细细品味老先生的文字,才觉那般动人。难藏的倾慕下,是我为了赞美你而赞美整个世界的悸动。
  余光中老先生是我很喜欢的作家,从初中便通过文字结识了。17年得知先生去世,心里既伤怀又惋惜。这位右手写诗、左手写文的学者,手中的笔还是落了啊。才气逼人的先生最终也还是归于一抔黄土,惟有诗情长在,如华月满天。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 与老先生的初识,还是在这首耳熟能详的小诗里。一个个沉郁的意象,却似一缕缕轻风,落到你心上,回味过来,却又变得浓稠,如残酒冰心,沉浸于此,不得清醒。《乡愁》从小时候的轻吟浅唱到长大后的切肤之痛,是情绪的逐步铺陈,也是思想的升华,老先生的手法不可谓不高明。
  写诗写的是心境。老先生笔下的乡愁,从小小的邮票到阔阔的海峡,从母子分离到家国之痛,一个“愁”承载着多少历史云烟?寄托了多少游子别离暗思乡?再三品读,愁愈浓,伤愈重,宛若见到先生沉郁至极的一颗思乡心。
  坐池边的石凳,想起
  这时你也该睡了,
  想起你的长睫毛该缝起
  缝起一串梦寐——
  ……
  那就折一张阔些的荷叶,
  包一片月光回去,
  回去夹在唐诗里,
  扁扁的,
  像压过的相思。
  ——《满月下》
  这首诗,依旧是乡愁。但它多了几分情思蔓延,有了人世间的烟火气息。最惊艳的还是上面几句。月色太轻了,明明是无法捕捉,却为愁思而凝作了可握住的事物,用荷叶裹住。在日复一日的书生气中,愁如相思绵长不绝,愁如寻常荷叶处处可见,可想而知,先生的“愁”已经是生活中的常态。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寻李白》
  余先生是偏爱李白的,光是为其写下数首诗便可见一斑。长安城小,怎可容得下李太白的才气?谪仙人如此,余光中怎可落半?虽无法将李白的豪放不羁完全复制,但狂是半点不可少的。如此这般,余先生的诗也便有了“太白遗风”的余韵。
  想起《独白》里老先生的一句:“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没有《寻李白》的狂,却多了分悠远的意味,霜中窥得一丝不绝如缕的惆怅。
  月色与雪色之间,
  你是第三种绝色。
  不知月色加反光的雪色,
  该如何将你的本色,
  ——已经够出色的了,
  全译成更绝的颜色?
  ——《绝色》
  读多了老先生的文字,便会觉得其味多变,其情多巧,其思极细,潇洒,狂放,浪漫,柔美,生活中所有的情绪似乎都化作了诗句。这首《绝色》是余先生典型的情诗。月色清辉,雪色隐晦,这些都很美好,可是还不够,远不及你来的珍贵。华美的文字在老先生作品中并不算出色,立意并不算怎般高。可当雪松松散散落了一天,月色倾泻,再细细品味老先生的文字,才觉那般动人。难藏的倾慕下,是我为了赞美你而赞美整个世界的悸动。
  先生已逝,偶尔会想,异域他乡,先生会不会携一壶清酒,于湖光山色中吟风抚月,在另一个世界称“诗中仙”呢?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