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勇做新时代建设事业的“攀登者”
  李沐霖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习近平
  “任何人也休想‘卡我们的脖子’,中国人民就是要争这口气,你们一定要登上去,为国争光”。1958年,贺龙副总理的话掷地有声,激励第一代“攀登者”荣耀登顶。62年后,新时代攀登者们顶风冒雪,5G、北斗等“大国科技”鼎力加持,让8848.86米的珠峰“新身高”横空出世、持续刷屏。世界之巅,民族魂向前,山高人为峰。
  在外国登山者眼中,珠峰是人类难以企及的“无人区”,是被称为“鸟都飞不过”的“死亡路线”。然而在中国登山者的心里,征服珠峰,是一种“为国登顶,寸土不让”的爱国信仰。正如两千年来儒家精神尊崇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纵使三军夺帅,但只要匹夫存志、不言放弃,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就一定能穿越现实的“无人区”,抵达精神的“新标地”。对建筑企业来说,很多伟大工程都是在挑战极限的“无人区”中建成的。世界屋脊之上天路飞驰、崇山峻岭之中隧道穿梭、深海卧波之下沉管通达……挑战工程建设的“无人区”,就是要发扬大无畏的“开路先锋”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新基建的“创新无人区”去技术攻关、开路架桥、报效国家。
  无论是世界首位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王富洲,还是中国第一位登上珠峰的女登山员潘多,一代代攀登者都必须要征服一道“天堑险关”——位于海拔7400米处的“珠峰大风口”。在“狭管效应”的作用下,这里山风呼啸,天地欲摧。正如无数向上登攀的中国企业,在今年迎来了史上“最强逆风口”,新冠疫情突袭、单边主义包夹、中美贸易摩擦……“不惹事也绝不不怕事!”任正非沧桑坚毅的脸上满是厚重承担。疾风知劲草,万千民族企业在寒风中抱团取暖、苦练内功、携手并进。绝壁欲突围,唯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根蓄势、顶风而上,才能最终化危为机,逆风翻盘。“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放眼全球,中国成为目前唯一逆风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就是对硬实力最好的证明。
  一路沥雪磨冰、御风前行,8848.86米,成功刷新了“中国高度”。不仅如此,新时代的“攀登者”们在各个领域登顶了一座又一座“新珠峰”:“嫦娥五号”完成月球土壤采样,提升“中国精度”;潜海“奋斗号”打破万米深海下潜纪录,创造“中国深度”;京张高铁时速350公里,奔腾出“中国速度”——在建设这项“冬奥工程”的过程中,无数京张建设者以人不卸甲、大战犹酣的昂扬姿态,隧道、桥梁、线路三箭齐发,最终胜利打响中国进入智能铁路时代的“第一枪”。一路攀登、不辞辛苦,这条冬奥盛会的团结之路、和平之路、共享之路,饱含着六局建设者的汗水泪水,凝聚着对使命的坚守,对胜利的渴望。可以说,每一个“中国新刻度”的背后,那些负重前行的建设者都是伟大工程上当之无愧的“最强攀登者”。
  新时代征程上,攀登精神,莫失莫忘,因为无数“新珠峰”等待我们去攀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大幕拉起,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正是一座全新高度的“珠峰”:我们身处的“新发展阶段”需要被科学把握,提出的“新发展理念”需要被深刻落实,规划的“新发展格局”需要被全面构建。正如那条在珠峰上帮助1300多名世界各地登山者登顶成功的“中国梯”一样,攀登新时代,我们需要构建新的“发展之梯”,开辟企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遥想当年红军长征过雪山,从梦笔山、长坂山到仓德山、打古山……信念坚定的红军一路冒风雪、战严寒,将一座座看似不可能征服的高山踩在脚下。“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干工程、搞建设,从来都不是敲锣打鼓、一蹴而就,必须要像攀登珠峰一样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仗接着一仗打。因为历史证明,成功路上,没有捷径。必须要秉持一颗打造“百年老店”的恒心,大力发扬坚韧不拔、顽强奋进的“企业家精神”,始终告诉自己,登顶不易,最重要的往往就是最后几步,务必坚韧,点燃希望,心之所向,足至必达!
  “登顶吧!”这是“珠峰第一巾帼”潘多生命中最深刻的一句话,正是靠着这句话,“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是爬,也要爬上珠穆朗玛峰!”世界上最遥远的路,其实正是自己挑战自己的人生之路。愿我们都能成为新时代无畏的“攀登者”,去做拼尽全力勇敢向前的“真心英雄”,去抵达生命中最璀璨的胜利之巅!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