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发布日期:
心灵时光
爷爷
石暮寒
  爷爷走的前一天还在和我下棋,当时我赢了。父亲总说自己下不过爷爷,而我又下不过父亲,现在看来,是爷爷让我了。
  记忆中,我刚上小学爷爷就去世了。虽然小时候大部分时间在乡下度过,但那时只有五、六岁,对于往事没有太深的记忆,只零星记得曾和爷爷在棋盘上过过几招。倒是爸爸每次提起爷爷都是一脸的崇拜,直言爷爷可是村里远近闻名的“文化人”,经常自己买书和借书研读。那时候村里的人几乎都不识字,很多字据信件都要找爷爷代写和翻译,爷爷也是乐此不疲,平时还会免费给乡亲邻里们把脉号诊,深得乡亲们的爱戴。
  爷爷年轻时国家还没有恢复高考,那时乡里认为养牛、种地才是出路,于是深爱学习的爷爷在老人们看来就显得有些“不务正业”了——“娃不好好放牛种地、盖房娶媳妇,天天抱着书本有啥子用?钱也攒不下个,到头来还是老光棍一个。”这话听着虽刺耳,但在那个还是人拉肩扛、靠体力讨生计的年代,爷爷似乎就是一个那么“不入流”的存在。平常的小伙子十七、八岁就讨得老婆了,爷爷却是三十有余才结的婚。奶奶是二婚,前夫死得早,村里人迷信,总觉得寡妇就是命里“克夫”,只有爷爷心善,不忍看着奶奶守寡,便和奶奶拜堂成亲,永结连理。
  父亲头上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皆是奶奶和前夫所出,虽不同姓,但确是实打实的亲姐弟。父亲和姑姑出生的时候爷爷已经年近四十,也算是老来得子,半生圆满。那时候爷爷身体已经不大好,家里全凭奶奶主事。奶奶整日忙碌在田间地头,勉强维持生计,所以希望爸爸和姑姑能提早帮家里分担压力。小学一毕业,奶奶就希望他们不要上学了。不过,爷爷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不学习孩子就没有出路,宁可砸锅卖铁也要供这一双儿女读书。奶奶拗不过爷爷,只能作罢。爸爸说,那些年村子里他们家是最拮据的,逢年过节想吃顿饺子,只能到亲戚家去“蹭”饭,一听别人家说杀猪了、杀鸡了,爸爸和姑姑就跑去看,心里是说不出的羡慕。
  爷爷一辈子没走出过村子。从我记事起,爷爷就已经半身瘫痪,不能下地,并且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经常不断地咳嗽。爷爷总是一个人静静地看着远方,若有所思,只有看到儿女和孙子们的时候会露出些许的微笑,急促的呼喊着我们的小名。爷爷一生没什么大成就,却带出了两个出色的儿女,爸爸和姑姑作为最早走出村里的年轻人,相继考上了中专院校。父亲总是和我说,七几年的时候上个中专院校,顶现在考个研究生了。虽然我觉得这话有夸大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爷爷对于学习的执着与专注已经深深烙印在父亲的骨子里。那些年父亲和姑姑为了上学读书,既要利用休息时间帮忙务农,又要克服乡间没有通电、学习时间有限的窘境。为了补贴家用,父亲甚至还在暑假去城里卖香瓜。但即便条件如此艰苦,父亲和姑姑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偏远的乡村。这对于爷爷来说,应该是生命中最值得骄傲和欣慰的事情了。
  爷爷走的前一天还在和我下棋,当时我赢了。父亲总说自己下不过爷爷,而我又下不过父亲,现在看来,是爷爷让我了。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52733290 传真:010-52733290 邮箱:ztljbz@163.com
公司名称: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02674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