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龙眼

张湘涛


  南国八月,龙眼正式登场。
  在客家龙川县佗城镇上万亩果园里,放眼望去,一颗颗龙眼树,像一把撑开的大伞,浓密翠绿的树叶下,龙眼压弯了枝条。
  一进果园,大家迫不及待,小步走上前,稍微踮起脚,就摘了一小把果子下来。用手摸龙眼,感觉比较粗糙,有点硬,像块小石头。同行的摄影师谢为笑得阔嘴大开,一如灵猴,几抓几蹬,便攀上树,骑在树干上,摘着饱满的龙眼,动作一气呵成,往嘴里一搁一咬,吐出皮壳,嘴角溢出白汁,说:“甜,甜,摘!”然后,摘下树顶的龙眼,一串串朝树下的扁箩里扔,惹得树下的人直叫:“轻点,都散啦!”大家也不示弱,有的蹬上木梯,有的伸着剪刀的长杆,摘下树边的龙眼,传递着放进扁箩里。
  姑娘们却是秀气文雅得很,轻轻剥开龙眼,里面的果肉又白又嫩,然后放在鼻上嗅着,用嘴唇轻轻地触上白浆,享受着果肉的气味和清香,垂涎欲滴的样子,让大家忍俊不禁。我的脑海里顿时涌出“圆若骊珠,赤若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补精益髓,蠲渴肤肌,美颜色,润肌肤,各种功效,不可枚举”的诗句。这是明代诗人、书画家宋珏对龙眼的描写,确是十分地形象。
  水果中,称王称后有榴莲和荔枝一类的有着独特的气味或者卖相,而且在历史上都有特殊一笔记载。但岭南人,却不偏心,把岭南佳果的美名冠于了这其貌不扬的亦果亦药的龙眼。
  据说,在福建福州有这样一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意思就是在二十四节气中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史料记载,宋徽宗即位之后,皇后身体欠佳,不能进食,而御医们却束手无策。此时,恰逢兴化进贡龙眼,皇后食用之后,顿觉满口生津,身体也感到轻松了许多。皇上龙颜大悦,赐予“桂圆”之名,并称龙眼。
  龙眼栽培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文字记载于《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汉乃遣单于使,令谒者将送……橙桔、龙眼、荔枝。”北魏(386-534年)时期,在《齐民要术》贾思勰云:“龙眼一名益智,一名比目。”北朝西魏年间,魏文帝曾诏群臣:“南方果之珍异者,有龙眼、荔枝,令岁贡焉。”可见在古时代龙眼已经被列为朝廷重要贡品。
  龙眼在岭南地区种植普遍,是潮汕人特别喜欢种植的一种果树。在山头田野、村前屋旁,随处都可看到龙眼树的美丽倩影。龙眼的品种已有400多个,在岭南地区的石硖龙眼,是当地栽培历史悠久的鲜食品质最优的良种之一。传说,“石硖”是“石夹”的意思,最早的龙眼树是从大石缝中生长出来的,压在石头下的树根吸取了大地的“精气”,石硖龙眼肉质爽脆,晶莹圆润,果核极细,鲜甜可口,可食率达七成多。果肉经过生晒制成的龙眼肉有“水糖肉”之称,其经济价值比一般鲜龙眼高出10倍。
  “龙眼,是我们客家人食疗菜谱里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水果”。我身旁的蓝旭慧是黄克小学的老师。她说,龙眼在我国的名字很多,客家人一般叫龙眼。客家人特别注重食疗:例如取龙眼肉加白糖在饭锅中蒸成为龙眼膏,有大补气血之功;取龙眼肉加红枣、糯米、莲子肉等煮粥食,具有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的作用。
  蓝老师说,小时候她常常在龙眼树下嬉戏、打闹或与小伙伴们躲迷藏。累了就在龙眼树下睡觉。龙眼的果子开始成熟的时候,爷爷、父亲、弟弟就攀到树上摘龙眼,我只能在下面等着不慎从树上掉下的果子,解解馋。多少次,不管风雨,妈妈在龙眼树下送我上学。母亲就像那龙眼树,似一把人生的大伞,一直把晴朗的天空留给儿女。就像这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让人一生无法忘怀。
  是啊,人生就像那一坛酒,回不了最初的模样,我也如此,已回不了当初的年少!作为一名高铁建设者,五年的时光在赣深大地上忙碌。工地边上的驻地就有一棵龙眼树。多少个时候,那一轮明月依然照在我的窗前。轻轻地合上手中的书本,伫立在窗口,目光温柔地落在龙眼树的枝桠间,聆听着虫儿切切暗窗下,喓喓深草。隐隐的草丛里、斑驳的树影中,这些有名或无名的虫儿们,在夜色的指挥下,不约而同地放开了歌喉,开始晚上的表演。在如水的月下,记忆的藤蔓,从时光的深处爬上我的心墙。
  我写不出一个字的时候,围着龙眼树给他浇浇水、清理一下树叶,或者把龙眼摘下来与工友们分享。有时我甚至抱着她说:“我是不是很差劲,老是写不出来!”龙眼树没有回答,但它似乎读懂了我的声音,于是就借着风声,由枝叶发出沙沙的声响来告诉我:“慢慢来,一切都会好的,肯定行!”
  就这样,龙眼树成了工友们茶余饭后最喜欢去的地方。观看龙眼树的四季更替,谛听虫儿鸣唱,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冷暖,四季的炎凉,天地悠悠,岁月匆匆。当盛夏的大雨过后,树上的花儿随风而去,簌簌地飘落在我的工作服上。后来,花期结束时候,附近养蜂的客家大叔专门来项目部,给我们留下了几斤的龙眼蜜,说是感谢我们在这里给他们修高铁。我用温水冲调出一大杯又香又甜的蜜水,小口地喝着,整个人都融化在那龙眼蜜的甜美中。
  龙眼,内秀而不张扬,平凡而不平庸;龙眼,淳朴而又热情,香甜却不做作,正如我们高铁建设者一样,坚守属于自己的那块阵地,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
  人生就是不断的别离,对于高铁建设者来说尤其如此。今年年底,赣深高铁将建成通车运营,我们也将告别这块早已熟悉的故土。尽管铁路建设者的人生过程,经常有着不可言喻的伤痛别离,但正如被岁月温柔地包绕成一枚枚金色的琥珀,树上结出的晶莹剔透而又甜蜜的龙眼一样,四年在河源的工地生活,总是这样的温馨、美好而清透。
  我想,铁路建设者一生行走,一路感悟。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一切安好,岁月待我的温情,我也将以美好的心情回报。只有岁月的温柔以待,我们才能与之一起甜美地行走在阡陌之间。
  这或许,才是我从这棵龙眼树那里获得的一种心灵的抵达。